湖南邵阳新宁县白面寨遗址发掘出4000年前的稻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0月8日,邵阳市新宁县白面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瓷片,其中彩陶瓷片和高领壶瓷片尤为珍贵。傅聪 摄

彩陶、石纺轮、陶纺轮、水稻、骨针……这些反映新石器时代种植和纺织技术的文物近日在邵阳新宁白面寨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发掘。昨日,邵阳市文物局向本报展示了从白面寨遗址发掘出的200多件珍贵文物。

邵阳市文物局副局长曾晓光称,这是资水流域首次挖掘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考古成果反映了4000多年前的资水流域种植技术和手工技术,不仅首次在湘西南发掘出了彩陶和稻种,而且在省内首次发现了带有刻划纹的高领罐,填补了省内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白面寨挖掘的领队王良智说,白面寨遗址出土了不少磨制石器,比如用于翻土的石锛、用于收割的石刀,用于狩猎和割肉的石斧、石镞等,发现有较多的动物骨骸,如猪、牛、鹿以及鱼类等的骨骸,同时在遗址浮选土样中发现有少量水稻种子,这表明当时人们的食物来源以狩猎、捕鱼为主,还可能发生了原始农业(水稻种植)。“遗址里出土了不少石纺轮、陶纺轮和骨针等纺织工具,说明当时人们的纺织技术已达到一定程度,已学会利用多种纺织工具缝合兽皮做成衣服。”

释疑

古人为何会选择白面寨居住

4000多年前的人们为何会选择在白面寨长期居住?据负责此次考古挖掘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队王良智介绍,白面寨位于新宁县崀山镇窑市盆溪村的一处山腰上,由5个突兀的巨石及石墙围成。其中东南面一巨石高达数十米,呈白灰色,分外醒目,占据着整个寨门,加之地势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当时之所以选址白面寨,一是因为山底下有资江的支流夫夷江,二是因为当时夫夷江经常发大水,居住在半山腰上的被巨石环绕的白面寨能防范洪水和野兽的袭击。”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