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古遗址公园活起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6日,大运河文化遗产南旺枢纽保护与展示专家研讨会举行。南旺枢纽工程是古运河全线科技含量最高的“心脏工程”,素有运河“水脊”之称,对京杭大运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旺枢纽工程的遗址挖掘和保护也是目前大运河申遗工作标志性的重要节点。

遗址公园初现端倪

继6月11日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奠基仪式举行后,汶上县文物、水利部门又组织人员对古运河河道进行疏挖,继续修复和保护分水龙王庙建筑群。对遗址保护区域加大了美化和绿化力度,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开辟出沿河道环形游览路线,设置游览路牌和标识,公共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现在的南旺枢纽遗址公园已独具特色,初现端倪。

与会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克忠教授已经是第三次来到南旺进行考察,他亲眼见证了遗址公园的一步步变迁。“我记得上次还没有这些花花草草,龙王庙附近的几个建筑还没有修复,这次来看已经很不一样了。”黄教授对记者说。

遗址公园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园前期进行的规划已经逐步实施完成,这次研讨会就是对下一步如何建设进行研究,尽快通过规划方案以便对南旺枢纽工程进行进一步的保护。

“引水”问题成焦点

据了解,规划设计人员对南旺枢纽工程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周围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从保护与展示两个角度规划设计方案,对遗址公园设计出了四个功能区。

与会专家一致认同汶上县提出的“保护是前提,利用是目的”的理念,就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围绕对古运河南旺枢纽遗址是否重新“引水”和如何“引水”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专家们不仅从游客的角度考虑,对规划方案的细节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更是从民生的角度献计献策,充分考虑遗址公园为市民所带来的经济、文化和科技效益。

专家声音:

黄克忠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规划设计方案应该能让遗址公园活起来,对于南旺枢纽遗址的展示,要做到不仅仅是一种展示,而是应该有进一步的体现,包括其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对于小汶河的治理与恢复,我认为要注意一点,小汶河恢复的是其现代的功能,而不是过去的功能。另外,在遗址发掘出来的碑刻,其价值很重大,要做好保护,原地展示也好,放在博物馆也好,都要注重对这些碑刻的保护。”

王力军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我认为对于南旺枢纽工程的保护与展示,要明确南旺枢纽工程在大运河申遗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与大运河申遗工作相统一相协调;对南旺枢纽工程的保护和展示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我们所做的工作应该对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促进;保护区域内景观的重要性,包括是对遗址进行修复还是原貌展示,也包括自然景观的设计等方面,要重视这些景观的规划与展示。”

奚雪松

(中国农业大学讲师、博士)

“南旺枢纽的保护与展示应该围绕运河的整体故事来展开,强调南旺枢纽的运河文化底蕴和其科技意义,打好文化牌和科技牌,展示出难忘枢纽的核心价值。同时,对于运河科技馆和规划建设的博物馆,应该注重人性化的展示,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特别是运河两岸人民的生活,在展示上应注重多样性。”南旺枢纽遗址公园内的中国大运河科技馆正在修复的龙王庙建筑群分水龙王庙建筑群遗址。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