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半岛拟建赤湾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位于南山半岛尽头的赤湾片区,集聚着四个深圳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分别是宋少帝陵、天后宫(文博宫)、左炮台、赤湾烟墩。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右炮台。

  位于南山半岛尽头的赤湾片区,集聚着四个深圳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分别是宋少帝陵、天后宫(文博宫)、左炮台、赤湾烟墩。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右炮台。如何充分发掘这些文物古迹的价值,为南山国际化滨海城区建设保留住历史文化脉络,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近日,记者从南山区宣传部获悉,一篇调研报告《关于建设“赤湾海上丝绸之路文博圈”的初步设想》已经递交到区领导手中,并得到高度重视。目前南山区委宣传部正在向区发改局申请立项,围绕着文博圈的系列开发保护工程也将于今年启动。届时天后宫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宋少帝陵将扩建为主题公园,左炮台也将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新基地。赤湾片区将成为南山彰显城市特色的文化新名片。

  位于南山半岛尽头的赤湾片区,集聚着四个深圳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分别是宋少帝陵、天后宫(文博宫)、左炮台、赤湾烟墩。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右炮台。

  赤湾片区集聚4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时节。周末想在深圳市区寻找一个人少安静的游玩之地,位于南山的左炮台、小南山不失为一个理想地方。最近微信朋友圈刷屏的内容,就有不少介绍赤湾片区的。

  赤湾片区依山傍海,面积约3.4平方公里。受制于交通、码头的限制,赤湾片区相比南山后海、前海片区,这里属于相对“偏僻”的地带。正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繁闹的大都市中,还保留着一处人少安静之地。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左炮台、天后宫、宋少帝陵,以及赤湾烟墩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安静地处在这里。锈迹斑斑的古炮、长满绿苔藓的泥夯营房、粗壮的古榕树都显示出左炮台上百年的历史。一则林则徐雕塑,向市民展示出左炮台与虎门禁烟的故事。

  而在天后宫、宋少帝陵,旺盛的香火传递着人们对平安、幸福的祈求。处在小南山山顶的赤湾烟墩,受登山条件的限制,成为少数邻近居民的福利,一些资深的驴友也能发现这里的美。至于右炮台作为一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未对外开放,更是少人知晓。

  如此多的历史古迹,能否把这些景点连成一片,成为南山文化中心建设的一张名片?从去年开始,南山区文化管理部门对赤湾片区文物保护与利用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希望在深圳对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进行整体规划之时,加强对现有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形成深圳城市特有的文化“基因”。

  “赤湾片区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不仅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节点,也是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比如文天祥被俘,两次经过赤湾片区;郑和下西洋,赤湾是重要驿站。”南山区宣传部对历史古迹颇有研究的周保民向记者介绍。据周保民介绍,明朝赤湾还是抗击倭寇的重点区域,现存的赤湾烟墩就是例证。此外,葡萄牙入侵中国,第一次在海上战败,就发生在赤湾至屯门海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的海上战争。此后,荷兰海军也曾四次闯入赤湾沿海,吃败仗后才驶入澎湖,占领台湾。近代史上,赤湾海域也先后与英军激战过。

  位于南山半岛尽头的赤湾片区,集聚着四个深圳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分别是宋少帝陵、天后宫(文博宫)、左炮台、赤湾烟墩。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右炮台。

  勾勒“赤湾海上丝绸之路文博圈”

  在深圳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众多的外来移民对这座城市的历史知之甚少。如何展现中国的海洋文化,尤其是抗击海上侵略的历史?南山提出对赤湾片区的文物进行综合保护与开发,让深圳乃至中国的海洋文化在赤湾重现。

  根据调研报告,南山区宣传部提出了建设“赤湾海上丝绸之路文博圈”的基本构想。即通过采取恢复历史旧貌、改造提升整体环境、明确管理权属等措施,加强对现有5处文物单位进行保护利用,突出对该片区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的规划设计,使整个片区更具文化魅力。

  同时建设赤湾“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通过史料、文物、影像等多种方式再现赤湾乃至深圳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展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博物馆与赤湾片区文物保护单位整合利用,将提升该片区人文内涵和品质,形成新的观光旅游休闲带,从而促进21世纪赤湾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周保民在谈博物馆建设的意义时说,“同时,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赤湾‘海上丝绸之路’史料,编撰《从南山寻找海上丝绸之路踪迹》等系列丛书,丰富赤湾海上丝绸之路文博圈的文化内涵。

  权属不一 古迹文物开发须有序进行

  “当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正加快建设、太子湾国际邮轮母港即将建成,蛇口赤湾片区将成为国际旅游集散地和国际交往中心,正是构建赤湾‘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圈的有利时机。”周保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加强现有五处文物单位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上,应该突出对片区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的规划设计改造,使整个片区环境与海洋历史文化基调相统一。”

  不过,从目前来看,赤湾片区的几处文物保护单位还处在各自为政阶段,权属归属不一,也造成后续改造难。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