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博物馆旧址- 三圣庙后街的博雅典藏

  一条街道有没有荣光,要看这条街道有没有丰富的韵味和博雅的典藏,如同一个人有没有意趣和丰富的知识面一样。

  三圣庙后街在市区北部,离龙亭湖东岸不远,位于繁华区域的繁华地段,但是却因为一个“后”字,于繁华又有着一层看得见却摸不着的遥远。不过,这也有好处,漫步三圣庙后街却可以寻找到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大隐仙源。

  三圣庙后街东起磨盘街,西至东华门街,全长230余米。资料上说其名由来于三圣庙门街。三圣庙始建于明弘治七年,供奉关帝、财神和火神三圣而得名。

  当然,现在这条街上最具典藏的已不是三圣庙,而是河南省博物馆旧址。据河南省博物馆旧址碑文记载:“1927年7月,为保护河南丰富的文物,在冯玉祥将军主张下,成立了河南省博物馆筹备委员会,馆址就是三圣庙门街……”中间虽然几经易名,但最终还是还原为河南省博物馆之初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省会的变迁,河南省博物馆也于1961年迁往郑州。

  现在的河南省博物馆旧址,是栋典型的民国建筑,它当时受西方建筑影响很深,或者说基本以西方建筑的面目出现。高大的券门和威严的罗马柱相得益彰,楼层虽然只有两层,但由于标高相对较高,给人以挺拔庄严的感觉。再加上整片建筑浑然的乳白色,更增添了神圣和静谧。

  据说当时的河南省博物馆规模宏大,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并设有配套服务区、展览区和文物库房、办公区等。2008年,我和河南大学的王学春老师探访过前院,也拍摄过博物馆的前门。王学春老师还提供过一张河南省博物馆大门的威严旧照,依稀记得照片上还有荷枪实弹的哨兵。由此可见当时河南省博物馆的分量与荣光。

  当然,现在的河南省博物馆旧址已成为褪去荣光后的“老人”,它独倚三圣庙后街,安然而沉静。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