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院长龚良“文博讲堂”解读博物馆运营与展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岛市博物馆的品牌学术活动“文博讲堂”,2016年首场火爆开场。3月25日,博物馆界大咖,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连续主讲了“博物馆的定位与组织管理”和“博物馆展览让观众留下来”两个主题讲座。空前爆满的博物馆学术报告厅里,150余位胶东半岛青岛、潍坊、烟台各地慕名而来的博物馆界同行和社会热心听众大开眼界、直呼过瘾。

 

  关于第一个话题,龚院长首先抛出“怎样才是一个好的博物馆”的话题,从博物馆的最新定义入手,以当今世界各类优秀博物馆的案例展示和某些不成功的博物馆的反面对比,引申出博物馆自身定位的重要性。进而阐释博物馆组织架构、管理、运营的自身规律。龚院长认为,博物馆的馆长首先要树立在任目标,“要把博物馆带到何处?要让全馆员工乃至社各界了解,通过一定时间内的努力,要把博物馆建设成怎样?之后就要把这些任务分解到岗位中去,并督促是否很好的执行”。有了目标后就是搭建团队——把合适的人放到一起,确立中层干部的核心任务是“提出建议并说服领导接受”,而分管领导则应担起“协调”的重任。如果一个单位的每个员工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用,则实现单位利益最大化也便成就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此时的博物馆馆长,主要的任务便是要让自己的博物馆每年都有“越来越大的名气,越来越多的拨款,安排对的人做对的事”。而关于一个博物馆内部的层级和机构设定,龚院长认为,层级少则效率高,提出了“机构与目标定位相适应”、“机构要小步微调而不是伤筋动骨”、“岗位职责要明确”、“不越级管理,不越级听汇报”等真知灼见。此外,龚院长还结合南博经验,介绍了跨部门协调机构的建立和办事方式,以及对现行体制下理事会制的理解。

 

  关于第二个话题,龚院长首先从展品的类别说起。如今博物馆的展品,除了传统的出土文物,还可以包括标本、科技、当代艺术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任何一件展品都不是单一的,它的背后都隐藏了一个故事。他认为,博物馆特色主要由展览组成,艺术类展览重视藏品本身所蕴含的技术与艺术,而叙事类展览重视藏品与藏品之间、藏品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龚院长以近年来南博的多个成功展览为例,说明为何南博如今主要做叙事类展览。因为它不但能提供给观众欣赏文物之美、欣赏传统的技术和艺术,还能让观众享受过去人们的生活、探索神秘的美的体验,让观众读懂展品背后的故事,而不单是出土文物的简单堆积。龚院长特别强调了寻找文物展品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展览一定是藏品+关系组合+创意设计+公众审美的集大成。

 

  讲座的最后,龚院长总结道:一座好的博物馆需要有好的文化产品,好的文化环境和好的文化服务。让人们自愿的走进博物馆,接受美育与德育。博物馆只有把故事讲起来,才能让观众走进来;只有使展览活起来,才能让观众动起来;只有令陈列美起来,才能让人群留下来。

 

  讲座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而2016年的“文博讲堂”的精彩才刚刚开始。随后的每个季末,我馆都将力邀国内博物馆界重量级权威专家,为大家把脉当今博物馆的最新发展动向。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