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广文纪念馆南侧修复 辛亥革命志士杨镇毅撰碑扬善
2016-03-29 15:18:12 作者:王晚霞 来源:新蓝网 已浏览次
2004年秋日一天,郑广文纪念馆南侧修复八仙宫山门工地上,在南面墙基旁土堆中挖出《明应尚书读书处》残碑两角(合并占全碑的三分之二),落款民国廿七年(1938),里人杨镇毅撰序。
八仙宫山门最后一次修于清道光,毁于文革。此次重修中,幸保留"大清道光拾贰年岁次壬辰(1832)闰玖月吉旦合郡士庶重建"的原横梁,得以放置原处,同时又出土被毁埋的石碑。市政府出资抢救,已显见历史功绩,恕不赘。
石碑正中直行大字七个,每字13×10厘米,曰:《明应尚书读书处》,阴刻,大字两旁布满小楷铭文约300字。
文曰:"明乡贤应巨(?)公娶镇江守王存忠公女,举□於此建书院课子孙,次子应大猷正德甲戍(1514)进士官刑部尚书,第七子应大廷嘉靖丙戍(1526)进士官江西按察,子孙荣显,皆发祥于此。《同善录》载:□红牌门张滔久不归,其妻因姑翁逼嫁不从,将投环自尽。大猷公□适时习业此处,□□其情,即假滔名写书一封,附银十两,使人送至其家。滔父得书,以字迹不同,疑之,既而曰:书□□□□可银?想儿无恙,因……如初。公后□□尚书,世称为阴骘尚书……八仙宫□□□□□古迹□立碑石以垂……
里人杨镇毅撰序 王……
民国廿七年岁次戊寅仲□之吉旦
碑高110厘米,宽65厘米,满行5行,残行4行,□内字已毁,"……"指碑石于此断失。
撰碑者杨镇毅,辛亥革命志士,《临海县志》与《辛亥革命百年祭》有传。临海城关人,生于清光绪丙子二年(1876),卒于1960年,享年85岁;是辛亥革命光复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顾问长,曾留学日本,为推翻帝制,书生救国,不惜洒血疆场;参加陶成章、王文庆光复会,组织台州兵;参与指挥过武昌、南京、上海的光复战役。宣统三年十一月二日,上海光复之夜,杨镇毅怀揣"光复军北伐总司令"关防,代行总司令职权至凌晨未眠。惜当时革命大潮流内部派系复杂,不久光复会首领陶成章被刺身亡,群龙无首,经济断绝,1912年,全军自动解散,颁发"奠定东南"纪念章(今存湖北博物馆)而回。
上述碑文署民国廿七年(1938),知是杨镇毅回临海家乡后之作。碑文主题是宣扬与人为善,劝人读书,以《同善录》记载,应大猷在临城八仙岩读书时,救张滔之妻于危难之中,弘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哲理,这与杨镇毅本身恪守儒家修身之道是相通的。他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求学杭城紫阳书院,又与章太炎一起在诂经精舍深造,成绩优异;光复军卸甲归田后,婉辞浙江省教育厅长之职,却热心担起临海平民组成的"救民会"名誉会长(预防败军入城抢劫);营救共产党员李文一等,掩护进步学生,教育儿辈"通经致用,勿竞虚荣",自己功成身退,遁隐山林,视名利为身外物,表现了儒家独善其身的风范。
碑文主角应大猷(1467-1581),府、县志书有传,仙居下阁人,字容庵、邦升,正德九年(1514)进士,累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职方司、出任广东、云南布政使及巡抚四川、山东、为副都御史。为官清廉,每次卸任,"官行一担书,民送两行泪"。云、广两地盛产明珠、象牙、犀角等珍宝,大猷从不染指,常说:"吾为命官,只知守三尺法耳,不知其他!"被严嵩子世蕃诬陷后,告老还乡,为造就人才而讲学不倦,享年95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