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气象博物馆23日起免费开放
上周日,市民参观美人峰的气候观测站,大家对称重式雪量器表示很感兴趣。都市时报 记者李垚垚/摄
在昆明,大多数市民知道西山上有座美人峰,但若说起美人峰上有个气候观测站,大多数人可能就不知道了,而提起气候站内的气象博物馆,就更是鲜有人知晓。今天是“世界气象日”,气象博物馆将免费对外开放(平时不对外开放)。博物馆2008年成立 陈列百年文物太华山气候观测站1993年列为省级文物单位,2008年成立云南气象博物馆。三层的欧式建筑就是站内气象博物馆的所在。馆内,200多年前英国人发明的温度计、手持风向仪、通风干湿表、日照计、携带气压表、栀灯、手摇电话机……让人感慨万千。
虹吸雨量计“工龄”200年气象博物管里一个叫做虹吸雨量计的“老古董”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有个那么诗意的名字长得却“风尘仆仆”,这还能拿来测降雨量不成?而这个由带有刻度的自记纸、笔尖(墨水)、钟筒构成的感应装置工作原理也非常有趣,钟筒随时间在转动。当有降水时笔尖会上升并在自记纸上划出记录曲线,根据曲线在相应时间段的上升情况即可确定该时段的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当自笔尖升到自记纸刻度的上端(一般为10毫米),虹管开始自动排水,笔尖回到刻度“0”,又重新开始启动。“里面这些东西,虽然看上去有些呆板,但很多都是我们2012年使用自动观测系统后,才换下来的。”听到工作人员介绍,让人感慨,陈列在三楼那台雨量计的工龄竟有200多年。测量器1.5米百叶箱参考人嘴高度设计在栉风沐雨的生产劳作中,从感受晴雨寒暑的变化中,我国古代的气象科学便这样一步步走来,探索发展之路艰辛而漫长。在气象博物馆的右边,气象观测场,百叶箱、地温表等,一系列气象观测仪器安置在场地上,日夜兼程地在运转。抬起头,最高处随风转动的那个是测风塔(风速、风向),测风速的小电机转动得越快,发电量越高,代表风速也越大。摆动的风向标测出的是风的来向(它每分钟会自动采集6次数据上传电脑)。工作人员介绍,在观测场上,分辨方位最好的方法是看百叶箱,在北半球,为了避免阳光直射,测量温度的百叶箱的门永远是朝着正北方。气象学上测温度为什么要用百叶箱?这是为了给它模拟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然环境,百叶箱中的风速不会高于0.8米每秒,因为风速越大、降温也就越明显,而测出来的温度自然有偏差。百叶箱设置离地1.5米的高度也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在人体全身的感知器官中,嘴是最敏感的,1.5米正是大多数亚洲人的嘴部所在的位置。
大型蒸发测定时蒸发量,是降水量与蒸发量常年是否维持平衡的依据新鲜事在家也能逛数字“气象博物馆”2015年4月底,云南气象数字博物馆上线,通过数字化技术展现,在家就可“参观”云南气象博物馆,聆听来自云南气象博物馆的“声音”。目前,云南气象数字博物馆设立了四个分馆,分别是历史沿革类、气象仪器类、异地文物类、学术文章类,展出40件藏品,并配有百度词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