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山遗址博物馆开启数字化时代 让文物“活起来”

  昨天,鸿山遗址博物馆正式启动了鸿山遗址精品陈列展览及文物保护数字化项目。该项目为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博物馆数字化国家级试点项目,也是无锡市首例,预计今年年底基本完成,明年上半年验收。届时,参观鸿山遗址不再只是隔着冷冰冰的展柜观看,一件件春秋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或能“触手可及”。

  让静态馆藏文物“活动”起来

  “我们是无锡第一家启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博物馆,我们跟大家一样期待着。”鸿山遗址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刘嫣歆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化的运用,数字博物馆开始在我国遍地开花,让展现科学性、历史性和艺术价值的静态馆藏文物“活动”起来。

  具体来说,数字博物馆就是运用技术把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地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刘嫣歆表示,全国各地之所以都在力推数字博物馆建设,就是为了把枯燥的数据变成鲜活的模型,实现实体博物馆功能的最大化,让观众觉得逛博物馆很有趣,从而达到科普的目的。

  让观众

  轻松触碰“历史”

  数字博物馆没有围墙,它不仅让观众轻松触碰“历史”,更为文物保护带来了新路径。鸿山遗址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项目于2014年5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并下达了专项资金。今年2月,博物馆完成了该项目的政府采购。3月15日,鸿山遗址博物馆组织召开数字化项目确认会,与会专家建议,考虑到鸿山遗址博物馆是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鸿山墓群为依托,在特大墓葬丘承墩原址上建起的专题博物馆,启动数字化建设后要把握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通过内容、技术与展览相结合,充分体现保护的意义与价值,突出应用创新性。此外,还可充分汲取现有考古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充实展示内容,提升观众现场参观的互动性。

  实现博物馆

  智慧服务与管理

  鸿山遗址博物馆的宝贝主要是在鸿山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精品文物,刘嫣歆透露,此次启动的鸿山遗址精品陈列展览及文物保护数字化项目,具体将通过采集鸿山遗址出土的礼器、乐器和玉器等文物数据,复原遗址数字化场景,建立精品陈列展览虚拟展示系统,文物保护后台管理系统和实体展项游客互动系统等,实现博物馆的智慧服务、保护与管理。接下来,博物馆与实施单位将对馆藏文物中的百余件重点进行全方位信息“扫描”。刘嫣歆表示,由于该项目是国家文物局指定的试点示范项目,对遗址文物内容收集整理及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要求都非常高,所以他们将外聘一支高水平的专家团队,为项目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