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博物馆崛起 每家都要“蒙娜丽莎”?
2016-03-02 09:23:53 来源:文汇报 已浏览次
昨天,中外两家知名艺术机构联合发布 《2015年度全球艺术市场报告》,数据表明,2015年全球纯艺术类市场的交易额为160亿美元,同比2014年下滑11%。尽管略显“颓势”,但是全球艺术市场也出现了耐人寻味的现象: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拍卖纪录,不再缘于亿万富翁的投资冲动,而是涉及一套完善的经济战略。业内人士将这一现象归因于全球私人博物馆的崛起。大批私人博物馆正在全球搜罗藏品,将艺术投资变成一种“规模经济”。
全球每年新增逾700家博物馆
报告披露,美国艺术市场凭借在纽约实现的多场天价专拍,以38%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而在太平洋的另一边,中国艺术市场走下此前坐了5年的头把交椅,以30%的市场份额退居第二。
有意思的是,不少有实力的买家都相继发展博物馆的产业链。近年来,每年全球新增超过700家博物馆。有学者计算,2000年至2014年间所造的博物馆数量要比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的建馆数总和还多。该行业使博物馆藏品供不应求,成为促使艺术市场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无论是高更、莫迪里阿尼,还是梵高的杰作,都是博物馆档次和参观人次的保证。每一家博物馆都需要属于自己的“蒙娜丽莎”来证明自身价值。正因名师杰作被买家购藏旨在展览展示,不大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重新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它们往往能够创造出爆炸式的天价。
全球18%艺术交易份额来自10位艺术家
报告显示,2015年超过30亿美元的成交额归功于10位艺术家创下的优异成绩。这意味着他们包揽了全球艺术市场上超过18%的份额。而这10位艺术家各自的成交价也一路水涨船高,最终十大拍卖纪录总额同比2014年高出了5亿美元。毕加索、莫迪里阿尼、贾科梅蒂、托姆布雷、芳塔纳和利希滕斯坦的拍品纪录都再创新高。张大千和齐白石则分列榜单第12名和第13名。
2015年全球艺术市场“最贵”的10位艺术家均为发起现代艺术及战后艺术革命的欧美男性艺术家。毕加索以6.5亿美元的总成交金额超越了2014年市场领军者沃霍尔,重新夺回全球最炙手可热艺术家的宝座。其中创下1.793亿美元的天价之作便是艺术家于1955年创作的油画作品 《阿尔及尔的女人》。从2000年起至今,毕加索作品溢价高达177%,其中近10年来上涨了95%。沃霍尔以5.23亿美元的总成交金额屈居亚军,2015年其最佳拍卖成绩来自《彩色的蒙娜丽莎》 创下的5610万美元。位列第三的是莫奈。2015年,这位艺术大师仅36件拍品就产生了3.38亿美元的总成交金额,其中12件成交价超过1000万美元,《睡莲》 更是一举拍出5400万美元。
责任编辑:angela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