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身价过亿“馆主”齐聚苏州 建私人博物馆交互巡展平台

  文物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近年来,从公共收藏概念出发的私人博物馆已在全国成燎原之势。28日,30多位中国泰斗级的文博专家齐聚苏州桃花源,深入剖析私人博物馆趋势,近百位身价过亿的私人博物馆馆主共同探讨,建立了中国首个私人博物馆交互巡展平台。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柏说:“本次会议落实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批示。我国现有4000多个国有博物馆,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有980个,未注册更是多达1000多个。近年来民办博物馆发展形势好,提升民办博物馆发展质量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文物保护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鼓励民间文物合法收藏,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但私人博物馆如何担纲中国文化复兴重责的良性模式?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结合博物馆的运营经验指出:“私人博物馆相对于公立博物馆来说,起着很好的补充作用。但现实中,私人博物馆的运营有诸多困难,一是藏品的获取只能通过传统的渠道;二是数量门可罗雀;三是资金尴尬。”为此,她认为,私人博物馆只有发展品牌才能用立足之地,其次要注重长远发展,管理体制的建立和专业团队的建设必不可少,最后必须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办出特色。

  就推动中国私人博物馆和公立博物馆互动发展,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兼新首都博物馆创始人之一的崔学谙认为二者可对口帮扶,共享资源,协同发展。他强调:“私人博物馆和公立博物馆应该展开对口帮扶,在规范化和专业化方面发力,并且建立多维度合作和发展平台。”

  苏式花窗博物馆蔡晓岚馆长从事收藏已有20余年,至今已拥有3300余扇藏品,苏式花窗是苏作家具的重要代表,其制作技艺是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一部分。他说:“民办博物馆还处于起步阶段,这项事业任重而道远,民办博物馆馆主和收藏者抱团成立这样的交互巡展平台,相互取暖才更有力量,发展才能上新台阶。”

  本次峰会建立了中国首个私人博物馆合作平台,为全球华人私人艺术赞助者及收藏家搭建了多维度合作和发展平台。此外,峰会还授牌苏州绿城桃花源建立了“国宝工程文物保护中心(苏州基地)”。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