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活字印刷博物馆吸引众多青少年 寓教于乐家长赞

  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这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古老技艺慢慢淡出了我们的生活。随着岛城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市出现了印刷博物馆,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昨天,记者到位于南京路上的这家博物馆探访发现,许多青少年利用假期学习古法造纸和活字印刷术,从而了解印刷业发展历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快乐学堂人气旺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南京路上的活字印刷博物馆时,里面已经聚集了几十名小学生。这些学生三五人一小组,有的踮脚在铅字架上捡字,有的安静地伏在桌子上排版,还有的排队准备印刷……经营者阮先生告诉记者,进入寒假后,他的这家博物馆客人就一直不少,大多数都是中小学生。学生们进入馆内,先了解中国印刷的历史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演变,然后阮先生会手把手教他们捡字、排版、印刷,这对于学生们有很强的吸引力。特别是体验阶段,学生们的热情都非常高,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带着几幅得意的作品离开。

 

  寓教于乐家长赞

 

  记者探访发现,在体验活动区内,靠墙根摆了两大排字架,各种规格的铅活字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上面,学生们要印刷作品,就自己去找对应的铅字,然后在字模中把选好的铅字排版,刷好墨汁后铺上纸张进行印刷。

 

  对这种寓教于乐的体验,家长们也是纷纷“点赞”。家长杨女士介绍说,她的女儿小静用传统方式背古诗,同样的时间只能记住一两首,而小静在体验活字印刷的同时,却很轻松地记住了印刷的3首新诗。

 

  除了活字印刷,学生们还可以在这里体验创新的古代造纸术:不仅能用纸浆做出复古的“蔡侯纸”,还能在浇注纸浆时放入各种花瓣、树叶,晾干后就是一幅散发着花香的天然画。

 

  “我希望下一代能在体验中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承。”经营者阮先生说。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