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助推黑龙江省博物馆建设上台阶

  截至2015年11月,黑龙江省博物馆完成了对馆藏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藏品,重要古籍、文献资料,具有科学价值的古生动物化石等藏品的普查工作。

  累计完成626617件藏品的普查任务,占全省普查份额的70%以上,与2009年的107956件藏品登记数量相比,新增藏品数目50多万件。

  向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平台上传藏品数据5万多套(30多万件);将60多万件藏品的纸质信息全部转换为电子信息备份;进行了相关藏品的书籍出版、文创开发、展览推介、文物保护、藏品研究等工作。

  创造性提出“三结合·六环节”六字工作方针

  黑龙江省博物馆建馆90余年,藏品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保存状况多样。普查前,馆内部分藏品有序地保管于库房内,档案记录齐备,但仍有部分藏品存在保存位置零散、保存环境脏乱差、藏品的相关资料不完善、藏品保护措施不全面等问题。

  其实早在2009年,馆领导就已经开始了对馆内珍藏近百年的俄文历史文献藏品采取抢救性保护工作。2012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正式开始时,黑龙江省博物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普查经验。

  考虑到藏品的日常化管理、部分藏品的保护修复、新馆建成后的藏品搬迁工作,为使一普工作更好融入博物馆能力建设中,黑龙江省博物馆创造性提出了“三结合·六环节”六字工作方针,即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与新馆建设藏品安全搬迁相结合、与文物日常管理保护相结合、与藏品的研究开发利用相结合的“三结合”工作方式;登记排架、建文物账、文物卡片及珍贵文物档案,文物鉴定定级,文物信息数字化,文物保护措施改善,出版文物书籍和开发文创产品及形成一普工作报告等六项规范工作环节。

  “三结合·六环节”六字工作方针,不仅使黑龙江省博物馆顺利完成一普工作,还使得该项工作的开展有效有力推动了博物馆能力的全面提升。庞学臣馆长这样说。

  藏品件数激增原因

  经过普查,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品登记数为626617件,与2009年的107956件藏品数量相比,新增藏品数目50多万件。藏品件数的激增有以下原因:没有账目的进行清点登记,为纯增加数量,其中,如同记商场文献、俄语文献、日语文献、英语及小语种文献总共近30万件;计件方法的改变,原来的计件方法一件套(以套为准),这次国家文物局要求计件套并要求到实际数量,因为实际数量更能真实反映藏品的规模,也更准确、科学,更利于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如邓散木原藏品数为2497件套,实际数量为4867件,经过一普后,邓散木的藏品数量实际为2963套20949件,增加16082件;近年来,国际和社会捐赠的活动日渐频繁,有效地扩充了黑龙江省博物馆的藏品种类和藏品数量;普查期间,为了丰富馆内藏品的种类,广泛地开展了藏品征集活动。藏品数量的激增让博物馆人感受到了喜悦,也更加感受到肩上责任的重大。

  普查和保护、研究等工作结合

  黑龙江省博物馆普查期间完成相关藏品大型鉴定15次;完成属于前沿技术的金代齐国王墓藏品RP保护更换工作和纸质文物丝网加固等文物保护工作;完成部分库房专业藏品陈列柜、超低温消毒杀菌柜、恒温恒湿藏品柜的增添和藏品囊匣的制作工作;完成了安防消防设施的安装调试与应用。

  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为基础,出版了《黑龙江省博物馆藏蝴蝶标本精选》《远方的朋友  贝林先生与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藏钱币精选》《黑龙江省博物馆藏佛造像精选》《黑龙江省博物馆藏鼻烟壶精选》相关藏品精品书籍113套(179册),构建起黑龙江省博物馆图书的特色体系,其中《邓散木全集》(52卷)凭借着卓然超群的图书品质获得了极其宝贵的国家专项出版基金。在此带动下,“黑龙江省名家名画收藏工程”如火如荼,于志学、王隽珠、宿万盛等诸多艺术大师无偿向黑龙江省博物馆捐赠了数量不菲的艺术作品,绘画专辑书籍也相应出版,受到广泛好评。

  “俄文老档”等纸质文献珍稀罕见

  纸质文献类藏品的普查工作是黑龙江省馆普查工作量最大、工作环境最艰苦的项目。古籍善本、中文文献、外文文献等20多万件藏品,每项都经历了不少于4次的大型分类整理和不计其数的小型分类补充工作,单单10多万件外文文献的翻译量就让人不寒而栗,参与翻译的工作人员不仅有本馆人员,还有黑龙江省各高校教师,完成了俄语、日语、英语、波兰语、法语、德语等语种的规范翻译工作,做到了每一件外文藏品都有明确的采集信息。

  黑龙江省博物馆的前身是东省文物研究会,珍藏了大量的俄文文献藏品,包含图书、报纸、刊物、文书等类别。2009年起,博物馆就已经着手开展了这部分藏品的整理。并在2012年完整还原出版了存世量较少的珍贵藏品《中东铁路大画册》,这本书的出版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

  古籍善本的普查,提高了博物馆文献藏品的整体质量,在古籍善本的专家鉴定过程中,藏品的珍稀性让在场的专家惊叹不已。同记商场藏品完整展现了老哈尔滨的经济生活,这部分藏品的独特性、完整性引人瞩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让每一片纸质文物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普查成果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在普查成果基础上,黑龙江省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推出“第二课堂”、面向社会群体推出“龙博剧社”、推出观众与艺术家连接纽带的“感受大师”;通过一普,博物馆不但扩充了藏品数量和藏品种类,更在线上完成了黑龙江省博物馆官网的扩容更新;2015年底,面向社会推出“一普晒家底”系列展览;以俄语文献普查工作为基础,推出中国首家“俄侨博物馆”专题展,展览包含俄侨建筑、俄侨音乐和俄侨出版物篇章,全面展现了哈尔滨历史上特殊的一个历史时期。展览一经推出,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和欢迎。展陈期间,俄罗斯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白托夫先生在省外事办相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对俄侨博物馆进行了参观,期间赞许不断。每位俄罗斯朋友来到哈尔滨,都会到俄侨博物馆参观,追忆这段历史。俄侨博物馆的建立,为哈尔滨的文化增添了又一标识,为中俄交流之路添上了浓墨重彩一笔,成为黑龙江省博物馆一普的重要成果。

  丰硕的普查成果是靠辛苦的工作换来的。博物馆库房冬冷夏热,尤其是近百年的“俄文老档”藏品沉积着灰尘和螨虫,每次进入库房接触藏品,工作人员都需要穿戴专门的防护服和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出库后需用硫磺皂反复清洗才能缓解过敏现象。“即便如此,同志们不仅没有任何怨言,整个普查期间,许多同志还放弃了几乎所有的节假日在馆工作,这样才确保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庞学臣这样感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