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大象中原”月底开幕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

美轮美奂的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装箱

王孙诰编钟装箱

彩陶双连壶也将参展

65年未离豫的莲鹤方壶全副武装准备赴京“探亲”,1923年在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与其同时出土的另一同胞兄弟现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
12月20日、21日,大河报记者全程见证了这一大拨儿河南宝贝从河南博物院出库、打包、抵京、备展的全过程。
高规格展览105件(套)顶级精品诠释“大象中原”
“九大镇院之宝一次去五个,这么高规格、大规模的文物外出展览,在河南博物院历史上还没有过。”12月20日,在河南博物院文物库房门外大厅巡查文物打包情况的该院陈列部副主任王景荃对大河报记者说。
据了解,“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由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国家博物馆主办,河南博物院承办,共计从河南博物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郑州、洛阳、叶县、偃师、永城等地的博物馆、文物局精选出105件(套)出土自河南的文物。除了没有定级的,有49件是一级文物,从新时期时代至宋元时期,可以说囊括了河南各时期文物精品中的精品。
国家博物馆是国内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其中有不少河南文物精品,该馆古代中国常设陈列中不少文物,尤其是远古时期和夏商西周时期的陶器、青铜器,很多来自河南。
但此次“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仍然看点十足。国博原有的河南文物虽然都是精品,但不成系统,此次105件文物依照时间轴,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河南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是对中原文化的一次深度梳理和展示。最期待时刻双莲并蒂鹤双飞莲鹤方壶北京“探亲”
王景荃告诉记者,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中,莲鹤方壶、杜岭方鼎、妇好鸮尊、贾湖骨笛、玉柄铁剑这五件悉数移驾北京,剩下的4件因外出展览或移动难度太大而未入列。
此外,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彩陶双连壶,商代后期的青铜牛尊,春秋时期的王孙诰编钟和王子午鼎,隋唐时期的李密墓志、“白居易造”石经幢、杨国忠进银铤,以及宋代石刻人头像、南水北调工程最新出土的小口铜鼎等“明星范”十足的国宝级文物也都在展品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莲鹤方壶、杜岭方鼎两件宝贝出土时都有两件,河南博物院各藏一件,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分别收藏了另外两件。时隔多年,它们将难得有机会去北京“探亲”。
最精心打包“武装”莲鹤方壶总共花了7小时
“这批文物十分珍贵,河南博物院对每件展品都进行了体检,以便在运输过程中进行特殊照顾。”河南博物院藏品管理部副主任张建民告诉记者,105件(套)展出文物以河南博物馆馆藏居多,除了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提供的几件已经在京外,其余均由省内各文博机构汇总至河南博物院,12月17日一早就开始打包装箱,打包过程由经验丰富的博物院技术人员与通过招标聘请的文物运输公司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一直忙碌到20日晚8时才全部完成。
“105件(套)听着好像不多,但有的一套就有很多件文物组成。比如汉代的陶庄园由66件组成,春秋时期的王孙诰编钟则分为26件。几乎每件文物的包装方式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张建民说。
20日晨,大河报记者在河南博物院库房外的大厅内看到,多数文物已经装箱完毕,只剩下王孙诰编钟里最重的几个编钟和莲鹤方壶没有装箱。这些木箱有大有小,均根据不同文物量身打造,箱子内部衬有厚厚的泡沫垫,外部标注有摆放的方向,每件文物都要仔细包装,确保万无一失才会装箱。
上午9点,五位强壮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了编钟的装箱后,莲鹤方壶被从库房中“请”出。“必须拿出最高水平来包啊!”张建民一声招呼,工作人员开始切割绵纸、泡沫,“武装”莲鹤方壶。
据介绍,文物包装最重要的是分散受力点,突出部分全部用绵纸和填充棉花的棉胎包裹,操作起来也极需耐心,不能心存丝毫侥幸。莲鹤方壶构造特殊,可拆分为莲鹤、莲花瓣、壶身三部分,由于出土时莲鹤的双足以及壶身突出的兽耳都曾脱落,工作人员要特别为这些部位设计保护方案,仅其底部的泡沫衬垫就更改了多次,直至下午3点50分才忙完。时隔65年再次出门的莲鹤方壶,“梳妆”竟然用了近7个小时!
最稳妥运输每个轮子都加气囊车内保持恒温恒湿
20日晚8时15分,文物全部被送上汽车,准备出发。论平稳,火车最稳;论速度,飞机最快,为何这批国宝要用汽车来运?
张建民告诉记者,按照规定,重要文物首先考虑的运输方式是汽车,汽车运输的最大优点是中间过程不用再反复搬运箱子,行驶速度可以控制,对文物的损伤最小。
但是,对汽车也有很多要求。比如汽车在高速上不能超过80公里/小时,必须尽量保持匀速、减少震动,中途不能做长时间停留。车内温度必须控制在20℃上下,湿度保持在40%-60%。作为专为文物服务的专业车辆,每个轮子的减震系统中都加了气囊,可以有效缓冲颠簸,车尾也设置有自动升降台,方便搬运。
21日清晨5点,天还没亮,两辆文物运输车和3辆安保车组成的车队出发,向北京进发。
昨晚12点多,车队经过一路奔波顺利抵达国家博物馆。夜深了,工作人员仍忙着将所有文物搬箱运至展厅,为第二天开始的布展做准备。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