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博物馆在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中

  12月21-22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博协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合承办的“‘学校、家庭、博物馆在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中的权重关系’论坛暨社教专委会2015年年会”在京举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学校、家庭、博物馆在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中的权重关系’论坛暨社教专委会2015年年会” 12月21-22日在京举行。

 

  论坛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宋新潮致辞。教育部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80余家博物馆以及20余所学校、校外教育机构和相关单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代表近200人参加论坛,提交学术论文100余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主任杨德军以《改变课程培养素养》为题,作主旨报告。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近年来,社会对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如何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重视。单纯的校内教育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的全面成长,教育评价标准也面临着转型,建设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尤为重要。而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有责任有义务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此次论坛着力探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资源的整合方式,分析学校、家庭、博物馆在新时期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建设中的作用和权重,探索构建具有均等性、广覆盖的青少年利用博物馆学习的合理机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80余家博物馆以及20余所学校、校外教育机构和相关单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代表近200人参加论坛。

 

  随后的主旨报告中,北京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主任杨德军,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人文学者周永琴,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知心姐姐”卢勤等三位专家分别以《改变课程培养素养》、《博物馆-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助力》和《眼光决定未来》为题,立足学术研究和实践成果,从不同视角探讨了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的方式方法。

 

  来自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广东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山西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等8家博物馆的业务馆长或社教负责人分别做了主题发言。其中既有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重新认识,也有对博物馆教育成功案例的分享,而更多的则是对博物馆与青少年素质教育关系的论证以及对加强博物馆与学校、家庭开展合作的积极探索。来自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郑奕,多年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龙念南老师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角度,就博物馆以及其他校外教育机构如何纳入青少年教育体系并发挥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刻解读。

 

  与会专家认为,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及时有效的在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发挥作用,积极实现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从而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记者获悉,与论坛同步召开的还有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四届主任委员会成员。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