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物馆启动“馆藏卢文、婆罗迷文、于阗文及龟兹文文书研究项目”

  11 月26 日,由北京大学南亚学系与新疆博物馆共同合作的“新疆博物馆馆藏佉卢文、婆罗迷文、于阗文及龟兹文文书研究项目” 正式启动。

  该项目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段晴教授和新疆博物馆馆长侯世新负责,邀请北大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相关学者和新疆博物馆研究员贾应逸、王博、吴艳春、阿迪力·阿不力孜等学者参加。

  项目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对新疆博物馆藏佉卢文、婆罗迷文、于阗文、龟兹文的木质简牍和纸质文书进行释文、缀合、解题和注释;二是编写出版科普和专业论文书籍;三是将项目合作研究成果转化为陈列展览、数字化展示以及社会教育课程推广等。

  近年来,新疆博物馆充分发挥作为研究和展示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前沿窗口作用,先后主持、参与了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从“新疆博物馆新获文书研究项目”到“馆藏山普拉古墓群出土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从“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壁画保护修复项目”到“西域佛教造像研究”,还有“丝路霓裳”中德合作项目和“丝路南道非汉语文书的释读与研究”等。本次“新疆博物馆馆藏佉卢文、婆罗迷文、于阗文及龟兹文文书研究项目”不但是以上科研学术工作的深化拓展,而且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具体举措,同时还将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

  项目启动会议后,段晴教授为新疆博物馆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带来了三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她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南道非汉语文书的释读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和田新出土的三十余件佉卢文木牍所记录的尼雅、精绝古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信息,包括征税诏书,官司判决,牲口、土地、物资买卖契约,贸易纠纷、遗嘱、分家、离婚协议等,生动再现了这一西域沙漠绿洲文明曾经的繁荣与辉煌。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