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博馆开展3000件随葬品 商至清朝时间跨度3000年

  北京也可以看到汉代墓葬出土的明器了。昨日,“中国屋檐下——河南博物院古代建筑明器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其中包括一级文物16件。

  展出的明器时间跨度将长达3000年,从商一直到清代。据了解,明器为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具,也叫冥器。

  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韩长松介绍,建筑明器多以陶土制作而成,能够保存建筑形制和建筑技巧。

  据了解,此次展品门类齐全,包括中国古代的生活场所、娱乐场所、生活器具以及人物陶俑、家禽、多种歌舞、杂技与生活场景的再现。

  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展品直观反映当时人民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民俗风情。例如,展品“红陶厕所猪圈”,汉代器物,展现汉代家庭生产活动中如何饲养家畜。

  此外,展品中包括部分首次在北京公开展示的明器,如舍利容器“三彩琉璃舍利匣”。其出土于法海寺地宫,高46.5厘米,器形完整,属于宋代佛教建筑设计。

  展品中包括一件名为“绿釉二进陶宅院”的展品,但布展之前,它的各个构件完全散开,如屋檐、陶俑等。韩长松解释,这样便于搬运,进行展览。

  工作人员将陶楼内的每一件物品清点完毕,码放在地板上编号,并按序组装。他表示,编号可防止失落,也便于摆放。

  首先,摆放陶楼主体,接着从未封顶的房屋上部摆入“家具”,搭建内部结构后,完成封顶。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