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改名"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引争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变身中国青铜器博物院,院方强调只是更换了院前标识,绝对没有改名。

 

  近日,有网友“在下土豪”发微博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更名为‘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引发多方关注。

 

  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表示蔡理华表示,省局并没有收到宝鸡方面更改名称的申请,而且按照相关规定,要冠以“国”字头称谓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而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院方11月17日回应此事时强调,博物院的名称并没有更改,“宝鸡”变“中国”只是变了院前标识,为的是扩大宣传。

 

  院方:只是更改院前标识绝对没有改名

 

  “我们院的公章现在还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馆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强调绝对没有改名,所谓的改名只是更换院前标识。

 

  宝鸡从汉代开始就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被誉为“青铜之乡”。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则是全国最大的以收藏、展示、研究青铜器为主的博物院。再加之“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就是刻在该馆镇馆之宝的“何尊”上,所以许多游客建议把‘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改成‘中国青铜器博物院’。

 

  “出于这些考虑,为了更好宣传宝鸡,提升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人到宝鸡来旅游,所以我们更换了院前标识,但我们没有改名。”这位工作人员补充道。

 

  “宝鸡”能否冠上“国”字头?网友众说纷纭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董琦评论了这条微博,称“宝鸡,多亮丽的名字呵,更掉了可惜,实在可惜!又一个没文化的案列。”

 

  著名考古学家许宏则在评论中写道:“上博比国博低小吗?那些自豪于大宝鸡的朋友,也该觉得缺了点啥吧…显然是地气,人杰地灵之气。”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表达了对更名的认可,比如网友“深潜者deepone”,他认为更名“其实挺好的,至少以藏品分量来说比中国文字博物馆实至名归多了”。

 

  同时他还建议改进下布展设计,现在的展室太多,思路凌乱,缺乏条理。另外增加更多的拓片和文字说明,灯光效果也需要调整,有的地方简直乌漆麻黑。“‘国字头’而不是只换个名字的事,要不也太委屈国宝们。”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