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遗骨何在?部分头盖骨保存在安徽省博物馆

  2015年初,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开始关注“包公遗骨”,欲破译包公基因密码,此前该研究团队首次确定曹操家族 DNA 类型,受到极大关注。

  据参与此次研究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硕士王迟早介绍,包公作为著名历史人物,从基因层面上厘清包氏后人和包公的关系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但要想破译包公 DNA 密码并非易事,除了要搜集各地包氏后人的 DNA 样本,还需要包拯本人或者至少直系亲属的古代 DNA 遗传类型。因此找到“包公遗骨”成为研究的关键。

  据包公第36代后裔、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会长包训安介绍,1986年,新包公墓建成,人们再去寻找这些装遗骨箱子时,却都不见了。

  尽管“包公遗骨”杳无音讯,但研究团队并未放弃,在肥东包公镇包公祠堂内的11个木箱子成为突破口。此前,当地一直流传包公遗骸就在这11个箱子里。于是一周前,征得包公后人同意后,这11个箱子被一一打开,结果让人失望,包公遗骨并不在这些箱子里。

  对于寻找包公遗骨,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博士文少卿表示,据介绍,包拯遗骨中还有部分头盖骨保存在安徽省博物馆,研究团队正与之沟通,希望能在遗骨上取样。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