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博物馆文普:新发现惊喜不断 新成果全民共享

 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古籍普查完成6720种、38537册,以宋元明善本为特色,有明版《道藏》《册府元龟》;且不乏著名历史人物手稿、孤本等,蒲松龄手稿《鹤轩笔札》、孤本《青溪暇笔》等3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一枚小小的邮票,邮票票面中心为变形寿字,上部为牡丹,有“满洲国邮票”字样,其余周围配有图案,印有“暂作洋银壹分”字样,盖销票。“这可不是普通的邮票,它反映了清朝邮票发展历史,为早期华邮中的名贵票品。”青岛市博物馆馆长助理、文物保护管理部主任赵好向记者详细介绍文物普查中的这一新发现。

  邮票2.7×1.7厘米,清代面值原1分。为慈禧寿辰改值邮票,是清代国家邮政开办后应急加盖使用的一种改值邮票。1894年11月,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慈禧六十寿辰纪念邮票诞生,俗称“万寿票”,全套9枚,图案各不相同,面值为1分银到2钱4分银,先后印过两次。

  据赵好介绍,1896年大清邮政开办后,邮资等收费标准从海关关平银的银两单位改为洋银(即十进制的银元)单位,原有邮票无法使用,暂将其加盖改值使用。1897年1月2日加字改值的慈禧寿辰邮票发行。因为万寿小字票上所盖阿拉伯数字太小,不易辨认,1897年3月1日又将万寿票再次加印(再版),改用较大的阿拉伯数字加盖,通称为“慈禧寿辰大字长距改值”邮票。1897年5月(清光绪二十三年四月),由于邮局所余万寿加盖票不多,重排活版加盖,其数字和上部“银”字的距离缩短为1.5毫米,故称“慈禧寿辰大字短距改值”邮票。

  在青岛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过程中还发现了清代胶州籍著名画家高凤翰重要印章数枚,弥补了该领域研究空白;在故宫碑帖专家指导下,发现了存量极少的整张宋原拓本《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版本丰富的《淳化阁帖》、明温如玉题签的《颜家庙碑》拓本、朱拓《曹望憘造像记》等,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普查中挑选的50件套古籍碑帖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下,有44件套被定为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在刚刚进行的为“抗战记忆”展览遴选馆藏抗战文物和市民捐赠文物鉴定中,有3件馆藏文物被定为一级。

  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古籍普查完成6720种、38537册,以宋元明善本为特色,有明版《道藏》《册府元龟》;且不乏著名历史人物手稿、孤本等,蒲松龄手稿《鹤轩笔札》、孤本《青溪暇笔》等3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青岛市博物馆作为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重要试点单位,承担着‘先行先试,探索路径’的重任。从2012年试点,2013年项目正式启动,已历经近4年,现基本完成家底的清理,信息的采集上传。截至目前,共完成104581件套文物信息采集上传,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可移动文物登记数量上排名前列。”赵好说。

  “青岛市博物馆藏品账目管理与文物普查是同时进行的,实现藏品动态化管理。”赵好介绍说。

  针对普查发现部分馆藏文物来源、入藏时间等信息不明确的问题,启用藏品老账,以器物或藏品卡片上的原始号为查找线索,基本查明了相关原始信息,使普查的信息录入更为准确。针对现有的藏品编号、数量统计、定级变更等保管中存在的问题,成立专项课题组,根据可移动文物普查标准、鉴定机构的级别、文物本体属性不同,研发更好做到物、账、卡与档案四位一体的解决方法。通过青岛地区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文物普查、馆藏出土青铜器普查等专题,突破现有以藏品材质为主要建档模式,以专题普查工作为契机,尝试建立有利于展陈和研究的专题性藏品管理模式。

  在普查工作中,青岛市博物馆全面了解文物保存环境和本体现状,有的放矢地制定保护修复规划,通过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博物院、山东博物馆等科研机构和省级大馆的合作,实现“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的有机结合。青岛市博物馆作为青岛市唯一一家具有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单位,以馆文保中心为依托,在完成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同时,发挥好地区中心馆作用,建立了书画古籍、青铜瓷器修复室和文保实验室,近年来在书画、青铜、陶瓷和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通过申报国家专项,获得近千万资金,同时以项目带动馆文物保护科技水平、人才培养,软硬件均得到全面提升。

  2013年6月,青岛市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名录基本信息在青岛市博物馆网站公示,社会反响始料未及,吸引了文化部,国家、省市级研究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以及涉及书画、佛教、古籍、古琴等不同领域专家前来鉴赏文物,一些新的文物精品被发现,同时推动了文物共享和利用。其中馆藏“松风”“玉振”“幽涧泉”等11张古琴藏品纳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全国博物馆馆藏古琴调研项目,专家认为数量和品质在同类博物馆中均名列前茅。“以此为契机,青岛市博物馆与琴家合作打造了古琴雅集系列活动,尝试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途径,让馆藏古琴重振幽音,让更多的人关注文物保护。”赵好说。中国古代史、敦煌遗书和佛教研究专家方广锠教授,通过网站公布目录了解到青岛市博物馆馆藏有敦煌写经,在进行敦煌遗书的全球调研采集编目课题时将其纳入,通过调研惊喜发现敦煌遗书中存世很少的首尾齐全卷等极具价值藏品,已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青岛市博物馆的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也正式启动,馆藏约1500件套的珍贵文物三维数据将采集完毕,随着这些数据的不断采集完善,将构建起文物信息的“云时代”。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