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纪念馆重新对公众开放展览

  2015 年10 月25 -27日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办的李四光学术思想讨论会在北京举行。历经5年努力,李四光纪念馆以崭新面貌重新对公众开放展览。

  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出席开幕式并在会上作了“大力弘扬李四光精神,推进地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发言,他指出:李四光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一生执着追求,不懈奋斗,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建立了微体古生物(虫筳)科分类标准,开创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在基础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建设急需能源资源。李四光制定发展规划,构建地勘队伍体系,发展地质装备,培养地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组织大规模普查,实施重要矿种会战,探明了130余种矿产储量,一举甩掉我国贫油的帽子,建立了白云鄂博、鞍山、抚顺、金川、德兴等一大批煤炭、黑色、有色与稀有金属矿产基地,300多座矿业城市拔地而起,有力地支撑了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并为大规模城市建设、矿山建设、水利建设、铁道建设等完成了大量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作,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姜大明强调,研究李四光的学术思想,不仅要了解他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和见解,而且要分析他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世界观和认识论。他号召广大地质科学工作者深入研究和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大力弘扬李四光精神,继承和发展他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学习他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科学方法论和团结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倍努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贡献。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汪民出席会议。开幕式由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主持。

  钟自然说,今天我们隆重集会,重温、研讨李四光先生的学术思想,弘扬他爱国、求实、创新、奉献的精神,继承他将科学研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工作取向,对于当前我们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地质科技创新,破解能源、矿产、环境、灾害和地球系统科学重大问题,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别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玉柱研究员回顾了他向李四光汇报“评价塔里木盆地油气远景的设计方案”,按照李四光的指示开展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调查和评价,在地质力学理论指导下,1984年,沙参2井实现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首次重大突破; 1990年,又发现了世界级海相特大油田——塔河特大油田和20个油气田,并建立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和油气地质力学理论等。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徐勇在发言中说,近60年来,地质力学研究所坚持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以地质构造体系为主线,致力于服务解决能源资源的油气、页岩气、铀矿、有色贵金属矿产等地质调查研究、服务重大工程和城镇建设的地壳稳定性评价、服务防灾减灾的内动力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服务生态保护的第四纪与环境地质研究、服务破解重大地质问题的基础地质、极地地质调查研究。近几十年来,在柴达木盆地油气、南方页岩气、南岭铀矿、胶东金矿等调查研究,三峡大坝、大亚湾核电站、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选址,汶川地震等地质灾害排查,地应力、古地磁、岩石物性、区域地质构造、全球气候变化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李四光的外孙女邹宗平女士说,对李四光纪念馆经过五年的努力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对公众开放展览表示衷心的感谢,期望继续关心、支持地质力学的研究工作,使这门学科得以持续发展,逐渐完善。 会上还向第一批22名获得李四光学者称号的专家颁发了证书,进行了李四光铜像重新安放揭幕仪式。

  与会代表还参观了经过修缮扩展,重新向社会开放的李四光纪念馆。李四光纪念馆比以往有更多的资料、实物、成果展出,能够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学习李四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