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侨”黑龙江寻根捐赠文物 见证哈尔滨“俄侨”印记

  7日,十余名俄罗斯学者和“俄侨”及其后代来到黑龙江,将近20件见证了20世纪百年间哈尔滨俄侨印记的珍贵文物无偿捐赠给黑龙江省博物馆。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哈尔滨作为远东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开始崛起。“天鹅项下的珍珠”、“东方莫斯科”……在哈尔滨年轻的城史上,深深镌刻着“俄侨”的文化印记。俄罗斯文化对黑龙江的影响领域之广、程度之深是其他外来文化无法比拟的。

  今年正值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作家协会评论部主席弗拉基米尔·库尼岑、俄罗斯作家协会理事兼小说家弗拉基米尔·叶廖缅科等俄罗斯学者和世界各地的“俄侨”及其后代参加了此次捐赠事宜。

  此次捐赠的文物主要是曾经在哈尔滨生活或工作过的俄罗斯侨民使用过的文物,包括地图、各种证件、书籍等,如上世纪30年代俄版《大哈尔滨图》。这批文物分别从教育、文化等方面展现近代俄侨在哈尔滨的生活、娱乐、新闻等活动内容,反映出当时俄侨的大众心理和精神面貌,对于研究中国俄侨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黑龙江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俄侨的大量涌入,使得哈尔滨乃至整个黑龙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生了全面变化,哈尔滨成为“洋味儿”愈来愈浓的大都市。此次捐赠的俄侨文物极其珍贵,将使黑龙江省博物馆俄侨专题陈列更加丰富和完善,更好地重现百年前的哈尔滨俄侨的生活场景,让中俄两国人民了解俄侨对哈尔滨城市文化的深远影响。

  俄罗斯学者科尔涅娃说:“近十年,中国和俄罗斯的联系和合作不断扩大,哈尔滨俄侨文化的研究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友谊使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紧密。我收集了各式各样的文件、照片、物品以及曾居住在哈尔滨或现在居住在哈尔滨的‘老哈尔滨人’的回忆录,计划根据时间脉络将这些材料整理成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