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一带一路”博物馆展览即将开展

      赏石文化作为玉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古就备受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即使在现代的文化活动里,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庆临近,京城赏石界将迎来一场行业“震动”,一场前所未有的盛事即将开启。

 

      宝藏献国庆,奇石俏争辉。对于京城广大的奇石爱好者而言,这个国庆,注定将收获满满。“宝藏•一带一路”博物馆展览明日盛大开幕,百余方世界罕见的珍宝将重磅亮相,一场赏石文化盛宴将拉开帷幕。

 

      带着好奇与期待,记者来到了位于朝阳区太阳宫中路的顺景小镇,对神秘的“宝藏•一带一路”博物馆进行一次预参观,与传说中的百余尊奇石珍品来一次近距离接触,一探究竟。

 

      远观“宝藏•一带一路”博物馆,一个硕大的六边形白色半球形场馆映入眼帘,在两旁草地的衬托下,宛如一颗巨大的宝石镶嵌在锦缎之上。进入博物馆,各类展品的陈列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参展的珍宝已基本到位。展馆共有两层,分为地球瑰宝及矿物晶体区和中国观赏石区两大区,其中设有7个展区、2个展馆和1个卖场,参展的宝玉石精品将以类别区分,分别陈列于各个展区。之前为大家介绍的部分精品奇石在此均已陈设完毕,一时间,仿佛进入一座宝库,各色奇石、矿物静态、化石一应俱全。令人惊喜的是,如此价值连城的宝玉石珍品,亲眼所见更比图片展示多了几分灵动韵味,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与观赏艺术的结合如此天衣无缝。放眼望去,琳琅满目、珠光宝气,一场赏石盛宴已见雏形。

 

      在展馆现场的显眼位置,三尊品相不凡的展品吸引了一行人的注意。“这三尊藏品是此次展览的重头戏码,是我们重点推介的精品,无论是观赏性、艺术性、价值性均为精品中的精品,世界罕见,价值连城”,展览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究竟是怎样的三方精品,享有如此高的赞誉,下面不妨展示一番,大家一同鉴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展品被命名为红河魂,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化石,长87cm、高123cm米、厚57cm,硕大的躯体珠圆玉润、金碧辉煌,秀美的勾勒如同滑绸软缎、搓波揉浪。瑰丽的色彩如锦绣般陆离幻化,琼脂瑄琪的质地,溢彩流光,好一块珲金璞玉。采石人历经艰辛,从红水河七十米水深处请出来,一出水就光芒四射,光彩照人,红水河之灵魂,大化石之灵魂出来了。大化石的色彩历来为各种石种之最,从形、色、质、纹任何一个要素来看,大化彩玉石都达到自然协调,含蓄而富有神韵,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随着赏石理论的跟进,在大化石的基础上,更是提炼出“宝气”的概念。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猿人”头像藏瓷,此展品长40cm、高55cm米、厚25cm,色泽红亮圆润,形态独特,状如“北京猿人”头像,实属罕见。近年来呼声渐高的藏瓷,吸收雪域高原独有的天光地气的滋润,石体坚硬、致密,石胎釉白、富有光泽,可媲美陶瓷之釉面。如此难得的材质,造化出如此奇特的造型,远古人类遗迹与自然之物竟如此的巧合,时间与空间的契合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不得不赞叹造物主的神奇与精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展品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体积最大、单晶最大、质量最好的菱锰矿矿物标本,伴有少量水晶、萤石、黄铁矿等共生物,通体长0.416米、高0.355米、宽0.235米,2009年发现于广西梧州,曾在2011年美国图森矿展轰动一时。此菱锰矿物标本结构紧凑、色泽艳红,好似一颗火红的心脏,激发着无穷的力量与热情。

置身展馆现场,仿佛进行一场与时空的对话,历史的积淀、空间的转换尽在眼前。眼下,各展馆的布置已接近尾声,只待国庆当日的精彩呈现。我们将与广大的赏石爱好者一道,见证这空前绝后的赏石盛宴惊艳绽放。

 

      据悉,随着展览的开启,“宝藏•一带一路”博物馆也将正式对公众开放,今后这里将成为世界顶级矿产标本收藏中心、自然瑰宝矿物晶体宝石企业销售洽谈的商铺集群地、地质矿产知识普及与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学习基地、地质类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研究的辅助场所,更是大众游览、观赏、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