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博南馆新开这个展,告诉你为何“最忆是杭州”

  坐落于杭州市中心吴山脚下的杭州博物馆,馆藏规模逾万件。杭博南馆“最忆是杭州”通史陈列将于10月1日全新登场。此次南馆的新亮相,为历时5年的杭博提升工程画上了句号。

  杭州博物馆南馆展现杭州八千年文明史和五千年建城史。展览以时间为轴线,划分为五个单元:天赐佳渚,钱唐故址(史前至六朝);邑屋繁会,东南乐土(隋唐五代);天阙皇城,百年行都(两宋);江南名城,人文渊薮(元明清);湖山依旧,再续文脉(民国)。 一趟穿越杭州前世今生的“时空旅行”,就从这里开始。

  其中,新增民国史展区,演绎民国大师在杭州的“群雕”;两宋单元里,游客可近观南宋杭州人的旧物,寻觅当年皇城里丰沛的生活情趣。而配合南馆新开馆,杭博一些压箱底的宝贝们就要开始长期展览了。

  坐一坐穿越民国的那张石凳

  与大师群雕合影

  刚进入民国厅,入眼是一群民国大师的群雕,汤寿潜、章太炎、吴昌硕、李叔同、郁达夫、茅以升,他们从科学、国学、艺术、文学等几方面建设了杭州,为杭城独特的气质加分。群雕之中,一张方石凳虚位,代表数不清讲不完的杭城“民国先生”,也许是马一浮、是鲁迅、是胡适、是徐志摩……遥对杭博,位于西湖北侧,孤山半山腰,那西泠印社四照阁上,就有这样几张凳子,当年,鲁迅与许广平曾坐对湖心亭饮茶谈笑。

  群雕对面一张放大版的石凳,则是为游客准备的——坐这里,静一静,与历史对话,与大师群雕合影。

  杭州的民国时代和上海的十里洋场不同,更文艺,也更接地气。一口井、一个脸盆就勾勒出当时杭州的市井。民国厅正中间,有一处青石板铺就的空地,放置着许多竹椅,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坐在椅子上。而那些空着的板凳和椅子是布景的一部分,也是游客可以参与历史画面的道具。

  展厅的出口被设计成一条一米宽的小巷,青砖黛瓦,代表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杭州的大塔儿巷,LED屏幕上,是诗中那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

  天水桥这个名字

  南宋曾被用来命名金叶子

  而这次杭博南馆新开,很多压箱底的宝贝都将进行展出,战国时候的水晶杯长什么样、一颗建德人牙齿为什么能成为压箱底的宝贝、萌萌哒的越窑青瓷熊是西晋时期做什么用的……这样的展品和展品背后的故事都值得大家去走走看看。

  比如说杭州人对于天水桥、保佑坊肯定不陌生,但是否知道,南宋时几乎最值钱的货币,也是用他们来命名的?

  “天水桥东”、“保佑坊南”,杭博展出的金叶子上,就刻着这样的文字。它们一片片薄如纸张,长约7厘米,宽约3厘米。这在古代是达官贵人才能拥有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箔的国家之一,商代即出现金箔“包金贝”。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铺席》记载:南宋京城临安李博士桥有“汪家金纸铺”。

  据文献和出土实物看,北方金叶子形状可能为树叶状,南方多为书页状。“叶”同“页”,指书册中的一页。

  南宋商品经济发展需要一种大面值、便于携带的货币,从而弥补金银铤(牌)缺陷,金叶子便应运而生。同时,金叶子质软易于剪切分割,有些金叶子上残留有剪切痕迹,便是分割交易的明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