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原址型白酒遗址博物馆汾酒老作坊博物馆开馆(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5日上午,杏花村汾酒老作坊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来自全国新闻媒体与社会各界的朋友150余人参加了开馆揭幕仪式,并一起参观了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博物馆。

 

      杏花村汾酒老作坊遗址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原址型白酒遗址博物馆。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至今约800多年,在全国白酒老作坊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遗存面积最大、组成要素最全、对白酒贸易影响最大,被誉为中国白酒行业的“日升昌”。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全国人大代表、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为开馆致辞。他说,杏花村汾酒老作坊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保存完好的至今还在产酒的老作坊。墙头、门脸上的“宝泉”“勤俭”“杏花名迹”“味重西凉”“泉甘酒冽”“名闻海外”“申明亭酒泉记”等题刻,申明亭、古井亭、老作坊等建筑,虽然经历了浩劫般漫长的文化荒芜岁月,但顽强地保存下来了,可以说是中国酒文化的一个奇迹!这些特色鲜明的汾酒遗存,从尘封中走来,唤起了人们对汾酒往事的追忆。

 

      100年前的1915年,这里义泉泳酒坊酿出的高粱汾酒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白酒最高奖甲等大奖章;1919年,在中国酒业还的自产自销的年代,杏花村人成立了中国白酒业的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至今,造酒厂门额上的鎏金厂名还风采依旧,光芒四射;1924年,在这里,杏花村汾酒人将中国白酒业的第一枚商标高粱穗酒标在民国政府商标局注册;1930年,这里成为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白酒企业集团公司;1933年,我国著名科学家方心芳来到这里,开展了中国白酒业的第一次系统的实用性科学研究;1936年,东征红军周士第部来到这里,成立了汾阳最早的党组织。从1875年,也就是清代光绪元年开始,至汾阳解放前,从这个汾酒老作坊生产的白酒获得了九次国内国际金奖。

 

      这里,与现在的汾酒集团近在咫尺,互为呼应。

 

      随后,汾酒集团秘书长介绍了汾酒老作坊历史及修复情况。他说,这座汾酒老作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前店后坊,集生产、销售、产品展示、荣誉陈列、行政办公于一体。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是全国白酒老作坊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遗存面积最大、组成要素最全、对白酒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个名酒遗址,是中国白酒作坊的“活化石”。

 

      汾酒老作坊于1993年被汾阳市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颁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修缮工作于2008年开始,包括酿造厂房,整体维护及消防等工程于2012年全部完工。

 

      老作坊博物馆复原布展陈列从今年6月初开始。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性复原布展。汾酒老作坊完好保存了门市、账房、掌柜室、展览室、厨房、作坊、酒库等文化遗址,更难的是至今仍在生产,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汾酒老作坊是研究古代酿制技艺传承发展,全面展现生产、储藏、销售、管理等各个运营环节的教科书。

 

      汾酒老作坊中的古井亭始建于宋朝,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口宋井中更是发掘出汉魏时期常用的子母砖,还在东院墙基地下两米多的地方出土过宋代的窖藏。在汾酒老作坊里,文化和历史的积淀常常与我们不期而遇。

 

      汾酒老作坊里处处体现着晋商的精明与睿智。比如,认定“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大胆将银窖设置在人来人往的业务洽谈室;通过细铁丝传递账单,当作古代的“电子点单器”;通过镜子的反射原理,设计用于监管伙计的“摄像头”……来此参观,既能触摸历史沧桑,又能感受古人的智慧,妙趣无穷。

 

      汾酒老作坊折射着杏花村汾酒6000年的酿造史,1500年的成名史。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夺魁以来100年的现代发展史,更是见证着汾酒的一个又一个辉煌。以李秋喜董事长为核心的新一任领导班子上任后,汾酒成功实施了汾酒战略新思维。2012年,汾酒的销量总额突破百亿,受到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誉。此后,尽管市场形势严峻,汾酒的市场占有份额及销量依然节节攀升,屡创佳绩。

 

      最后,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总经理谭忠豹为开馆揭幕。倚杏花博厚积淀,行汾酒万里长路。中国酒魂中国梦,引领着汾酒无限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