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北京军事博物馆
2015-09-06 16:05:26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已浏览次
“赤日炎炎似火烧,打伞排队真心焦。游人心内如汤煮,武器展览在前招。”游玩故宫之后,我们中午稍事休整,下午便来到了中国军事博物馆。博物馆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像一条长龙,望不到头。那天气温高达35摄氏度,没有一丝风,太阳一点也不留情,毒辣辣地照着我们,我们尽管打起伞来遮阳,可也止不住大汗淋漓,但也真是应了开头的那句打油诗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进入了军事博物馆。军博大楼还在装修,陈列的武器都被搬到了院子里。院子并不大,所以展出的武器并不多。但我还是兴致勃勃地一件件仔细观看着,脑海中浮现它们的英雄历史,我仔细观察,发现这些武器不是苏联的就是美国的;不是日本的就是加拿大的……全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缴获来的。我们的人民军队“真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为我们造啊!”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军事技术非常落后,我们的军队也非常勇敢,非常顽强。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大名鼎鼎的“谢尔曼”坦克了。据史料上记载,它曾经在欧洲战场被德国“虎”式坦克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后来经过英国人的改装,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小巧的“荧火虫”。改装后的它一上战场,“虎”就完蛋了。以前七八辆“谢尔曼”斗不过一辆“虎”,现在反过来了,五辆“虎”式坦克还斗过一辆“荧火虫”。在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次战役中,由“谢尔曼”改装的“荧火虫”只用了六发炮弹,就干掉了五辆“虎”式坦克。“谢尔曼”作为它的前身,我觉得它也很棒。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