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邮电博物馆:历经百年沧桑 见证通信发展

      青岛邮电博物馆是一个集现代工业遗产、德式老建筑、邮电专题博物馆、科普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文化与旅游场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01年德占时期胶澳帝国邮局

 

      1897年的大清国已是风雨飘摇,德国为攫取远东利益,趁机占领了山东胶澳这块美丽的土地。1898年3月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并在此后的十七年内,对这里进行规划建设。就在德国人踏上这块土地的同时,即建立了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于是,青岛的近代邮电通信业与青岛这个城市几乎同时诞生。该楼1901年德国汉堡FH施密特公司承造,哥特式建筑风格,1905年德国邮政总局出资买下该楼产权,建立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一百多年来,该楼始终为邮电营业场所。1998年邮电体制改革,原青岛市邮电局分成邮电局和电信局,该楼归市电信局。此后十年青岛市电信局又先后更名为青岛市通信公司、中国网通青岛市分公司。2008年原网通、原联通合并为新联通,该楼产权随之归属于中国联通青岛市分公司。2010年联通公司将其改建为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品约1000余件,历史图片2000余张,以历史为线索,向游客展现了百年来的邮电通信发展旅程。该馆运营定位半公益性质,是一座综合性的参观、购物、休闲场所,全年260天免费开放。在建设格局上完全恢复了1901年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的历史原貌,成为青岛老城区文化地带的一道亮丽风景。该博物馆占地面积2500㎡,馆内展陈面积1400㎡,一楼为接待大厅和免费展览区,二楼为主展览区,四楼塔楼1901为咖啡吧、书吧和艺术展览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5年冬季雪后邮博

 

      邮电博物馆一楼大厅全年免费开放。这里有一面保存了自上世纪20、30年代以来各种老电话的电话墙,通过它们可以让大家直观地了解到电信业的发展变化。大厅还有在原老邮局收信窗口设立的慢递业务,也就是寄给未来的信,游客可以把写给亲朋好友的信件和明信片之类的文字资料保存在老邮局,我们会在您指定未来的时间里送达到某地,慢递的保存时间最长可达5年。这里还汇集了及时种不同设计风格的青岛风光明信片,能够满足游客的收藏爱好和邮寄需求。我们还专门刻制了本馆纪念章、和青岛著名景点的纪念章,供游客盖章留念。在创意产品展销厅有百余种带有海洋特色、青岛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为广大游客参观选购带来极大便利。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咨询服务,免费盖章,急救药箱、失物招领等服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04年德占时期邮局工作现场

 

      在邮电博物馆二楼主展区,设置了古代通信厅、近代通信厅、德占时期通信厅、日占时期通信厅、民国时期通信厅等展览厅,通过大量实物和图片真实的反映了百年来青岛邮电通信发展的艰辛历程。

 

      管内展陈分为风云变幻、曲折发展、红色记忆、焕然新生四大部分。文物和藏品中,有各个历史时期涉及20多个国家制造的电话机,最古老的电话机为1905年爱立信公司生产的壁挂式木刻电话;有德占青岛时期总督府曾使用的电话;二战期间美军、德军配置的步话机、电报电话一体机等;上世纪初中国邮政邮路舆图;日本侵略军出版的杂志,内有占领青岛期间的照片,为揭露日本侵华提供了铁证。这里还有复原过的胶澳电话局首任局长孔祥熙的办公室。在上世纪20年代初,孔祥熙接受其同学、时任鲁案善后委员会督办王正廷的邀请,出任胶澳商埠电话局局长。为真实复原这段历史,邮电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市档案馆的支持下,找到当初胶澳商埠督办印发的孔祥熙离任的训令,有力地佐证了这段历史。这里展示了一张20世纪初日式办公桌,一台老电话、一本密电码本等孔祥熙曾使用过的物品。

 

      通过展览让人们细读鱼盐之地的古朴,渐入文明的时光。解放后发展的辉煌。通过陈展内容回望初期邮电的状况,了解当今通信的科技水平,展望未来通信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

 

      位于邮电博物馆四楼的塔楼1901,是青岛市目前唯一开放的百年木质塔楼。塔楼1901厅的双塔楼哥特式精美的构造,展示了120年前的精湛的建筑技术。粗大的西伯利亚原木结构,七彩的玻璃的圆窗使塔楼具有浓郁的欧式风格,成为游客了解近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近现代史的见证,是旅游观光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而且,为了充分发挥老邮局独特的历史人文底蕴,塔楼陆续展出青岛艺术家、摄影家的作品。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