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四川网络作家为金沙文物写故事

近年来,四川网络作家群体中不少人通过互联网表达方式关注和诠释中国传统文化。自今日起,成都日报特别联合金沙遗址博物馆,推出“网络七侠金沙大PK”活动,邀请省网络作协的七位知名网络作家,分别赴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体验,然后发挥想象,运用自己最擅长的创作方式,为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七件文物撰写七个小故事,旨在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优秀传统文化。

  当网络作家和金沙文明相遇,会迸发怎样的创作火花?在他们的眼中和笔下,神秘的金沙又会有怎样的精彩故事“发生”?四川省网络作家协会自6月成立后,本土网络作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记者通过一系列采访发现,近年来,四川网络作家群体中不少人通过互联网表达方式关注和诠释中国传统文化。自今日起,成都日报特别联合金沙遗址博物馆,推出“网络七侠金沙大PK”活动,邀请省网络作协的七位知名网络作家,分别赴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体验,然后发挥想象,运用自己最擅长的创作方式,为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七件文物撰写七个小故事,旨在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优秀传统文化。

  成都日报与金沙遗址博物馆发起的“网络七侠金沙大PK”活动倡议一经发出,迅即引发网络作家们的积极响应,他们个个摩拳擦掌,纷纷表示要拿出独门绝技,选取最适合自己书写的金沙文物来迎战。他们中有人已钻研古蜀文化数年,正准备以金沙、三星堆为背景创作网络小说,算得上是“古蜀达人”;有的曾就读音乐理论专业,对金沙遗址博物馆中的文物石磬颇有情感与体悟,表示此次要聚焦石磬,写一个和音乐相关的故事……

  在不少人眼里,网络作家是一群“宅”在家里,“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而实际上,他们中不少人对本土历史文化充满热爱,也非常愿意就地取材,由传统文化生发出网络好故事。参与活动的网络作家们表示,他们长期在成都创作、生活,深深热爱着这座城市,早就有为成都创作作品的想法,“这个活动正好是一次尝试,我的下一部作品说不定就从这里开始!”此外,金沙遗址的神秘也引发作家们的旺盛斗志,“那段历史没有文字记载,为我们的想象和创作,提供了巨大空间。”

  本报将连续七天,每天邀请一位网络作家前往金沙遗址博物馆探寻古蜀文物,并根据其中一件文物创作一篇小故事。成都日报新媒体“锦观”APP,将全网首发此次活动中网络作家为金沙文物创作的小故事。

  此外,本报每篇报道最后,会附带下位参赛网络作家所选取的文物介绍,邀请广大读者竞猜,猜对的读者将有望获得由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的纪念品一份。本报还将特别在最后一位网络作家作品推出后,开通为期一天的“网络七侠金沙大PK”金沙网络小故事投票通道,评选出最高人气奖。

  研究古蜀整五年

  “七侠”首发是位女侠

  首位参与活动的大侠是位女侠——月斜影清。作为网络上第一个VIP稿费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女作家,堪称网络作家中的“大神”,她曾经推出的《六宫无妃》《拐个皇帝回现代》《婚姻支付宝》等小说,点击率均上亿。记者曾与月斜影清有过两面之缘,此次当记者联系到她时,女侠放出豪言:“我可以直接参赛!”

  原来,月斜影清曾为完成一本书写古蜀国的书,筹备了整整五年。月斜影清告诉记者,这些年自己去过金沙遗址博物馆无数次,“我基本都选在周五上午人少的时候去,一个人坐在展厅里听编钟,看太阳神鸟金箔、九转玉琮。越看越觉得这跟我当年游览首都博物馆时所看到的大量明清文物有本质区别,仿佛另外昭示着一个充满传奇神话色彩的文明体系。”月斜影清告诉记者,曾有很多人认为,金沙遗址的时代在商朝,蜀国可能是商朝的一个方国。可是,她在研究相关史料时却发现,当年的古蜀国王城比大商都城还大。这就证明,当时的蜀国绝不是商朝的方国,因为按照惯例,方国的都城是不能大于宗主国的王都的。当时的青铜文明、物质文明以及丝绸,都达到甚至远远超越中原文明,可是为什么这文明会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毫无记载,灰飞烟灭了呢?

  此次月斜影清提交的金沙短篇参赛小说,是她最喜爱的金沙文物之一:玉琮。“玉在古人眼里具有灵性,可以通天和天神沟通,所以,自古以来便是王权和神权的象征。比如传国玉玺之类的。我在文章中写女主锦葵在亡国之夜,带着九转玉琮和神鸟金箔逃亡,其中,玉琮便是用于召集亡灵,作为复国的信物和权杖。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很难想象主人公会用什么道具。”关于故事内容,月斜影清不愿多说,留下一个悬念。

  “这样的活动十分有意义!”月斜影清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她眼中,无论是网络作家还是传统作家,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写作的载体不同而已。但凡作家,都应该关注自己最了解的最熟悉的本土传统文化。

  金沙文物猜猜猜

  明日报道中将被网络作家描写的金沙文物,头戴弧形齿饰太阳帽,表情严肃,目光如炬……可以窥见并非等闲之辈。它头顶太阳冠和腰间的短杖昭示权力,双手若有所持,专家推测手捧物件或为玉琮、象牙、法器等,或许就是曾经的某个帝王将相,曾征战南北,或许它又是某位神祗,昭显古蜀国至高权力,而它真身只有14.6厘米。请猜猜这是金沙遗址的哪件文物?

  参与方式

  1、读者可将答案通过微信发送至“成都日报”(微信号:chengdudaily)或新浪微博私信“成都日报”;

  2、请将答案发送至电子邮箱cdrbwy@126.com;

  3、热线参与:请致电成都日报文化热线86627405(下午4∶30—5∶30)。

  请参与活动的读者留下个人联系方式。

  答案将在明日报道中揭晓。答对的读者有望获得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的精美纪念品一份。

  特别提醒

  “网络七侠”原创金沙文物网络小故事,在成都日报“锦观”全网首发,敬请下载“锦官”APP欣赏。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