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贸易瓷见证中外文化互动

  “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明清贸易瓷展”今起至2016年1月4日在上博举办。本次展览从两馆藏品中遴选出160余件明清时期的贸易瓷进行展示,旨在反映中国明清时期陶瓷外销的状况,由此见证中外文化的历史互动。

  中国陶瓷的烧造有3000多年历史,明代初期,中国海禁,大规模外销始于明代中期,大量中国陶瓷经由私人贸易运往东亚、东南亚一带,并转销往南亚、中东地区;明中期以后,随着新航线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人相继开展对华贸易;直至明末清初,欧美地区成为中国瓷器的全新市场,在欧洲,中国陶瓷是贵族才有实力享用的; 到了清代,各国通过各自的东印度公司来进口中国陶瓷。故宫和上博的专家指出,早期的贸易瓷以中国特色的青花、纹饰和图案为主,后来,出现了不少定制瓷,中国景德镇和福建的工匠,根据西方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制作出他们喜爱的陶瓷,中外贸易瓷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互动。

  在展览中,就可以看到不少造型、图案、纹样奇特别致的中国外销陶瓷,比如蛙型水注、盛水洗手用的军持、斜切口沿和底足的碗、葫芦瓶、酱汁杯、双口交叉的油醋瓶、四足汤盆、喝啤酒的把杯、装水的壁瓶等等,而图案也往往绘有中国少见的植物花纹,更有欧洲定制瓷要求绘上家族名字,以及皇室、家族和公司的标志。

  最特别的一件是景德镇窑青花鹿特丹暴动图盘,盘上绘制了1690年荷兰鹿特丹发生的一场民众暴动。事件发生后不久,当地画家创作了相关版画,随即被铸造成纪念币,这个盘所绘制的场景和铸币构图完全一致,应是荷兰人携纪念币来华定制的,这也是中国外销瓷中最早反映西方社会事件的器皿。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