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方寸之间藏乾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袁一雪摄

 

      坐落在长安大戏院东侧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是邮票爱好者的“天堂”。这里陈列的邮票种类繁多、样式齐全,不仅可以让集邮爱好者大饱眼福,也可以让普通人了解关于邮票的知识。

 

      几十年前网络尚不完善,邮寄信件还是普通人家最常用的通讯手段之一。一张信纸,寥寥数语,封上信封、写好地址,贴上邮票,再投寄到邮筒中……一张小邮票承载着对亲朋好友的浓浓思念。

 

      随着电话、电脑、网络的普及,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笔写信,邮票也渐渐“卸下”了邮递的重任,成为邮票爱好者的“专属”。在二层的邮票主展厅,展出了自清代起到现在的各类邮票数十万种。从清朝政府发行的“海关大龙”,到“文革”时期编号为“文”的邮票,再到新中国至今各类邮票、小型张等,甚至世界各地的邮票都可以在这里觅到身影。

 

      “文”字头、“特”字头、“T”字头……这些编号的邮票都有什么含义?每一张邮票发行背后衬托出的是什么历史背景?都可以在这方寸之间找到答案,浓缩的是国家甚至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而在邮票防伪技术区域展现的高科技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异形孔齿、微缩文字、荧光点防伪纸、荧光加密防伪油墨等都确保了邮票不被伪造,翔实的实物也给人直观的认识。

 

      虽然邮票起源于1840年,但是人类通信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三层,按照时间顺序串起的通信史犹如一幅画卷,从秦书、汉简、虎符、轺车、悬泉置、盂城驿、龙场九驿,到信使腰牌、兵票、火票,向参观者讲述了古老递信的发展历程。

 

      实物、图文讲解,加之视频与互动项目,将通信的发展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来。直到19世纪中叶后,因为受到了先进生产力的影响,在借鉴西方近代邮政的基础上,总理衙门请光绪皇帝扩充海关邮务,改为正式的国家邮政,光绪皇帝当日即在此奏折上朱笔“依议”字样,就这样,清代国家邮政诞生了。从邮政办事员的服装样式,到使用的投递工具,这里都有着详细地记载。而这段故事并没有结束,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四楼的珍宝馆,甚至专门辟出区域展示近代的邮政工具,包括现代使用的打印机、电脑等。

 

      来到四楼,还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红印花小字当壹元旧票、蟠龙加盖“临时中立”票、宫门倒印变体票、湘赣边省赤色邮票、未发行的《毛泽东给日本工人的重要题词》四连票、撤消发行的《全国山河一片红》九连票等等。

 

      而且,为了方便市民,这里还设有邮票鉴定室,是目前我国最权威的邮票鉴定机构。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