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司遗产成功申遗 老司城遗址博物馆即将开放

      4日,从德国波恩传来消息,正在当地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代表的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8个世界遗产项目。

      中国土司制度始置于元朝,至清雍正改土归流结束,是中央政府管理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方式。中国现存101处与土司制度相关的遗存,主要类型包括土司城遗址、土司军事城址、土司官寨等。其中,永顺老司城、唐崖土司城和海龙囤遗址,是最具代表性的土司遗址。

      兴建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的老司城,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地。其作为高等级土司永顺宣慰司治所近600年之久,具有生活、行政、祭祀、文教、手工业等功能全面的聚落构成,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遗址。

      唐崖土司城是土司职级序列中等级较低的长官司的治所,聚落规模较小、功能构成也较为简单。但它与其他两处高等级土司遗址的组合,展现了土司制度管理层级的完整序列。

      择址于险峻龙岩山巅的海龙屯是贵州播州杨氏土司的军事防御城堡,以9道关卡及5000余米城墙为主体构筑起坚固的山地军事防御体系。其雄伟的城墙和关口遗存保存至今,是土司与中央政权间及土司之间必然存在的摩擦与平衡关系的典型物证。

      湖南民族研究专家罗维庆认为,土司遗产反映了中国土司制度历史、土司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见证了多民族统一国家“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传统理念。此次联合申遗的三处土司遗址保存较为完整,既有土司职级序列中不同等级的土司的治所,又有等级最高的土司的军事城堡,可全面反映土司制度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特征。

      老司城遗址也是湖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记者了解到,位于湖南永顺县、总投资8000多万人民币的老司城遗址博物馆正在抓紧修建和布展,预计今年9月建成开放。该博物馆建成后,将集中展示彭氏土司形成、彭氏土司文化传衍、民俗文化和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文物保护管理等内容。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