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文明——红山与中国史前玉文化特展》开幕

  为迎接第十二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恰逢红山文化申遗的美好契机,为弘扬草原文化、促进自治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由第十二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组委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内蒙古博物院、赤峰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省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敖汉旗博物馆、巴林左旗博物馆、巴林右旗博物馆、林西县博物馆共同协办的《见证文明——红山与中国史前玉文化特展》于6月25日在内蒙古博物院二楼展厅隆重开幕,本次展览集中了内蒙古全区的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和同时期国内的良渚、凌家滩、齐家文化玉器精品共200余件,全面展示了中国史前用玉的辉煌,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东北地区史前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来源。

  众所周知,辽阔的中国北方草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劳动、生息的摇篮和沃土。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曾孕育了许多极富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的人类早期文明。特别是在今内蒙古东部及辽宁省北部地区发现的、以红山诸文化系统为代表的人类遗存,折射出中国北方地区早期农耕文明的耀眼火花。尤其是其治玉、用玉和尚玉的传统,以及极富特色的庙、坛、冢祭祀文化,印证出中国北方地区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而其龙型玉饰更成为红山文化的名片和象征,并由此衍生出中国龙文化的滥觞之一。红山文化的发现和不断被认知,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把我国古文明社会的历史向前提了一千多年,与世界文明古国古埃及、印度、巴比伦的历史并驾齐驱。

  本次展览我们特意推出以红山诸文化为主,包括长江流域和黄河上游甘青地区发现的以凌家滩、良渚和齐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史前玉文化展览,旨在推动红山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为广大观众了解和认知中华文明“满天星斗”和“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提供一个强有力佐证。

  作为草原文化节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题为“比较视野中的红山文化玉器传承与交流”的草原文化节分论坛于25日上午9:00在内蒙古博物院六楼多功能厅举办,邀请了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辽宁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田广林教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所长三位专家参与论坛,分别为广大观众带来《红山文化玉器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标志》、《由祀到礼:中国文明起源的玉学观察》、《龙传天下》三场精彩的讲座。

  和以往草原文化节所秉承的“弘扬草原文化、展示文艺精品、推动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宗旨一样,本次草原文化节中,内蒙古博物院仍然是紧紧依托内蒙古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坚持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服务文化发展大局。通过草原文化节这个平台,向社会全面展示草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