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蛟河:农民捐献老物件 乡村兴起博物馆

      锈迹斑斑的犁杖、沉甸甸的蓑衣、小巧精致的河灯……吉林省蛟河市漂河镇富江村有一座乡村博物馆,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松花江上打鱼人的生活……

 

      “这些老物件都是村民捐出来的”,村民韩玉堂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这家乡村博物馆的管理员。

 

      富江村紧邻松花湖,历史悠久,过去村民以打鱼为生。为祈平安,当地有放河灯的习俗。为了把古老的文化习俗保留下来并传承下去,村里建起了传统村落博物馆和传统民居,村民们纷纷把家传的老物件贡献出来,丰富馆藏。

 

      “就拿这款牛皮靴来说,别看它硬,里面塞上乌拉草,冬天时候暖和,抗联战士就是靠这种鞋穿梭在雪原。”韩玉堂说。博物馆旁边,是一所泥墙草棚的传统民居,磨盘、悠车、火炕……完全还原当年景象,参观者可以尽情“脑补”祖辈当年的生活场景。

 

      富江村文书任友生说,村民们对这些老物件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像他这样的年轻人,80%以上的东西过去都没见过。“有了这个博物馆,知道老一辈是怎么劳作和生活的,记住了历史,也留住了乡愁”。

 

      像这样的乡村博物馆蛟河还有不少。近年来,当地通过文化专项资金投一点、乡镇政府给一点、村级组织补一点、村民义务出工出力帮一点等办法,建起了乌林乡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松江镇插树岭村的关东民俗博物馆、漂河镇二道村漂河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天岗镇石材工艺博物馆……蛟河市文广新局局长张德胜说:“这些各有特色的博物馆都是宝贵的乡村文化记忆,让年老者找回过去,年轻人增长见识”。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