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 读好这本“教科书”
5月28日,来自北京灯市口小学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首都博物馆上了一堂生动的校外活动课。学生们通过内容丰富的展览,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 卢旭 摄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刚过,“六一”国际儿童节又来了。许多博物馆均在这个属于儿童的节日里针对孩子设置了主题活动。博物馆是青少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素养的理想场所,同时也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与补充。怎样才能让博物馆更吸引青少年,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呢?
主题活动丰富多彩
天津自然博物馆在5月30日至6月1日准备了众多活动,儿童不仅可以在科普剧场欣赏科普情景剧《小恐龙成长记》,还可以在开设的儿童跳蚤市场中把闲置的书籍、玩具进行售卖,前来参观的孩子们可以共同完成一幅恐龙题材的绘画作品。
同样,陕西自然博物馆也于5月30日至6月1日特别推出“六一嘉年华”系列活动,小朋友进入科技展馆将会有“七大挑战”等待着他们,通过闯关通行集齐五枚通行章将会被授予“科技小达人”称号,还可以通过体验全新疯狂科学秀和液氮实验室,感受科技神奇魅力。自然展馆小小勘探家、昆虫探秘、恐龙复原等六类益智类科普互动活动,让孩子们乐享自然、探索自然。
国家动物博物馆也将在儿童节来临之际,举办特别活动“少年博物学论坛”。论坛的主讲人从通常人们熟悉的自然科学方面的专家变成了孩子,几位孩子通过自己对于动物保护的理解的讲述,希望唤起同龄人的共鸣。国家动物博物馆策划总监张劲硕表示,未来将会把“少年博物学论坛”变为常态。
今年“六一”儿童节恰逢周一,故宫博物院将暂停闭馆措施,正常开放。为实现博物馆的公众教育职能,给少年儿童提供更多进入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使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故宫博物院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还会对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免费开放。与故宫博物院相似,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也取消了原定在周一的休息日。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除了“六一”儿童节当天的活动,许多博物馆在平日展览策划中,针对未成年人有着相关的设计。青岛市博物馆就重点打造了一系列未成年人公益教育活动品牌——“奇妙博物馆”,分别开展了“千古探秘校园行”“国韵学堂”“我们的节日”等既有博物馆特色又结合知识性、参与性、趣味性、多样性为一体的子品牌系列活动。活动涉及多种形式:传统技艺体验、结合学校教材的历史剧演出、文物课题研究实践、公益培训班、外教沙龙、文博夏令营、 流动展览、举办音乐会等,展示了博物馆文化的多样性,形成特色博物馆文化景观。
青岛市博物馆馆长隋永琦告诉记者,教育正日益成为博物馆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占我国总人口1/5以上的未成年人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地位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需要博物馆明确未成年教育的定位坐标、策略制定和方法取舍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实践,让博物馆教育队伍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成长。
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人类学与博物馆学教授潘守永认为,人们如今常说,博物馆是儿童的第二课堂,承载着教育、启蒙的作用。在成熟的社会中,博物馆可以看做是教育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发达国家,针对儿童建立的博物馆在20年内成倍增长,美国各级博物馆都将“教育”与“为公众服务”列为博物馆的核心要素,有80%以上的博物馆设立了针对幼儿到少年的教育项目。博物馆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其丰富的藏品上,更应该体现在其教育功能上,孩子们可以利用博物馆这个课堂,来完善知识结构。
服务还需更加细致
蒋长捷有个6岁的女儿,作为一名博物馆的粉丝,每次去博物馆之前她都要思考是否可以带着自己的女儿一起。几年下来,北京市的大大小小博物馆都留下了蒋长捷和女儿的身影。在她看来,孩子喜欢上博物馆大概需要三个必备条件。“第一,需要展览本身非常出色,不能是随意而来的策划;其次,需要有足够充足的空间和光线,不会太拥挤;第三,需要有孩子可以动手玩起来的项目,让孩子有亲身体验。”在蒋长捷看来,博物馆应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体验,并且允许孩子自由提问,自由创作,尤其是抛开家长独立去做的项目,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在博物馆中有所收获。
蒋长捷还提出,那些需要逛一天或者多半天的博物馆,应有充足方便的停车位、热水供应、卫生间配套设施、休息区和卫生实惠的餐饮区。这样的硬件设施,往往是许多老博物馆缺乏的。对此,自由摄影师黄更生深有体会。“博物馆的卫生间甚至没有针对孩子的洁具,这让孩子很苦恼。”黄更生还认为,博物馆衍生品的开发,也是博物馆教育的另一生动载体。好的博物馆衍生品,带有博物馆特色、承载了文化的符号和记忆。青少年通过博物馆衍生品感受传统和现代的融合、感受艺术与工业的结合,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受教育过程。当“博物馆”被装进书包、带回家中,博物馆的传播效应也将更大化。
潘守永在研究调查中发现,许多博物馆的服务工作还有待提高,需要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不能仅仅培训讲解员或是志愿者,对于孩子来说,清洁工或是保安一个不耐烦的眼神,都有可能导致孩子的体验丧失。“由于城市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博物馆资源不均衡,许多中小城市的孩子无法体验博物馆带来的教育,这个问题恐怕还需要时间来解决。”他说。
责任编辑:angela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