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成石经》清拓本首次亮相碑林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第十九届西洽会暨丝博会开幕期间,西安碑林博物馆一套珍贵的清拓本《开成石经》首次亮相。《开成石经》被誉为中国最早的“高考教材”,由114块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唐代书法大家字体篆刻的石碑组成,唐《开成石经》清拓本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陕西文博界

 

  首次通过竞拍方式购得

 

  据介绍,这套珍贵的清代《开成石经》拓本,是碑林博物馆去年在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2014年春季拍卖会上,通过竞拍方式购得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党委书记强跃说,通过竞拍征集到珍贵的文物资料,是碑林博物馆乃至陕西文博界第一次,开拓了文物征集的新思路,这不仅丰富了碑林的藏品,同时对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现场看到,此套拓本共计134册,其墨色均匀,装、剪、裱工艺精良,除个别卷册的木质夹板有些许损坏外,其余装裱保存完好。这套难得的《开成石经》清代精拓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唐《开成石经》和碑林历史的重要资料。

 

  此外,在碑林博物馆内,还有一套民国精拓本的《开成石经》,这个版本则是由上世纪六十年代供职于碑林博物馆的著名碑帖专家段绍嘉捐献,拓本共250册,桐木夹板,5册一函,共50函。

 

  《开成石经》刊刻1180年来

 

  首次原大影印

 

  昨日,以《开成石经》民国精拓为底本的文化典藏书籍《开成石经》也举行了首发仪式。此套典藏制作装帧完全遵循手工古法,工艺精美,分为经折典藏与线装典藏两种,其中经折典藏每套为267册、51函,线装典藏为118册、18函。

 

  据专家介绍,这套文化典藏是《开成石经》刊刻1180年来第一次原大影印,其中,经折典藏版内还有一份的碑林博物馆旧藏群经之首《周易》首页拓片。

 

  全程参与这套文化典藏编辑出版的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说,这套书选用有“纸寿千年”之誉的古法手工宣纸复制,墨透纸背,保存周期逾千年。经折典藏以古人习用的防虫蛀、不易变形的桐木板为封护并配以精美书函,可藏千年而不朽坏。内页采用最为考究的经折装帧及挖裱工艺,其流程包括三十余道程序。线装典藏每一册封面均采用天然蚕丝织成的蓝色耿绢,一册线装书的制作需要经过二十余道古法装帧工序。

 

  据文物出版社总编辑葛承雍介绍,文化典藏书籍《开成石经》在2013年就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这是当年古籍整理出版方面的国家级最高荣誉。

 

  知识链接

 

  唐《开成石经》

 

  唐《开成石经》是中国历史上7次刻经存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

 

  唐《开成石经》刊刻于太和七年(833年)至开成二年(837年),共刻在114座碑石上,每石2米多高,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等12部儒家经典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两部儒经字样典籍,加上乾隆年间补刻的《孟子》,共计13经,160卷,65万余字,是现存保存最完整、时代最久远的一部刻经,堪称中华文化之元典,被誉为“古本之终,今本之祖”。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