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博物馆现藏中国最早金属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左起:春秋晋“文”耸肩尖足空首布币、春秋晋“武”耸肩尖足空首布币、春秋晋“安釿”耸肩平裆尖足空首布币。 稷山县博物馆提供

 

      4月23日,记者从我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了解到,稷山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发现658枚春秋晋耸肩尖足空首布币,其中有216枚布币上有铭文。它们是古代晋国所使用的货币,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制币。

 

      普查人员对馆藏的658枚“春秋晋耸肩尖足空首布币”进行了清理、测量、称重、拍照等系统梳理,专家组还对照铭文查阅了国内相关研究著述,并进行比对、分析和研究后为其定名,整理出有铭文的耸肩尖足空首布币216枚。其中有首次发现的春秋晋“文”耸肩尖足空首布币2枚,春秋晋“安釿”耸肩平裆尖足空首布币1枚,春秋晋“武”耸肩尖足空首布币1枚,这对研究晋国货币有着重要的意义。

 

      晋国自西周初年,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地,到西周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历经600余年,盛极一时;韩、赵、魏变法图强,立国200余年,称雄中原,创建以青铜礼器、玉器和货币为代表的晋文化,奠定了山西历史文化的基石。稷山县位于山西西南部汾河下游,春秋时为晋地,战国时属魏。有史料记载,晋景公时,曾“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稷与晋故绛与新田(今侯马)毗邻,自景公迁都新田后,晋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亦随之移至新田,这时晋的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其使用的通货是具有明显地域性特征的耸肩尖足空首布。这种布有大、中、小形制之别,又分无文和有文两种;早期所铸多为大型布,晚期则以小型布为主,这大概与晋六卿进行经济改革,废除“步百为亩”的井田制,代之以扩大的田亩制和地税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有关。

 

      据介绍,658枚春秋晋耸肩尖足空首布币,于1981年在稷山县吴城村出土了23枚,1995年在稷山县杨村出土了635枚。其形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这种空首布是由农具耒演变而来,仍保留着插木柄的銎,是农耕文化的结晶,它们是晋国所使用的货币,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制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