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博物馆叙说“藏品的故事”
年适逢香港历史博物馆踏入第四十个年头,博物馆推出展览“藏品的故事”,与观众分享文物背后的故事,叙说香港人的生活故事。
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这次“藏品的故事”展出了很多有趣的展品:有透视效果的女性旗袍、开裆裤童衣、旧式茶楼月饼盒和超大尺寸的护照。
步入展览现场,最先进入观众眼帘的是一套红色开裤裆的中式童衣,用红缎制成的上衣绣有一个身穿官服、骑在麒麟背上的小孩。香港历史博物馆馆长林国辉表示,这是“麒麟送子”,寓意小孩长大后考取功名,旧时代的女性长辈缝制童衣时,喜欢在衣服上给小孩送上祝福与寄望。
林国辉表示,旧时社会的童衣流行“大传小”(哥哥姐姐的衣服传给弟弟妹妹穿),但这种现象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已较为少见。
博物馆藏有逾11万件文物,光是女装长衫(旗袍)就有超过850件,这次亮相的“蓝色短袖雪纺单长衫”就是较有代表性的一件。林国辉表示,这件上世纪30年代出产的旗袍是短袖、贴身剪裁,而且穿起来会有透视装的效果,可见当时女性服饰风格已十分大胆,注重突出女性身体的曲线美。
“香港人喜欢去茶楼喝茶会友,我们这次也展出了很多旧式茶楼的宣传纸和月饼盒。”林国辉表示,“香港陆羽茶室”、“香港得男楼”和“香港得云茶楼”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标是很多香港人儿时的回忆。有茶楼情结的市民在展览中可观赏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竖排印刷体点心单和印有时髦女郎作招徕的月饼盒。
护照是公民出入国境必备的旅行证件,古代人也免不了。一张由清政府驻美公使伍廷芳签发的护照却如挂历般大,大大有别于如今如手掌般大小的护照小本。林国辉表示,伍廷芳毕业于香港圣保罗书院,他签发的这“张”护照与现在的比较起来差异很大,相信观众很有兴趣。
“历史不一定从书中读来,市民也可以从博物馆的藏品中去研究物件生产的背景、价值和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意义。”林国辉说。
香港历史博物馆“藏品的故事”展览活动于1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5月6日。观众朱先生表示,看到很多自己并未接触过的东西,通过藏品更细致了解到香港以前的面貌和市民的生活习惯,这很有意思。

责任编辑:angela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