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故宫致力借文创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2015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11日在南京举行。萌版的皇帝、嫔妃、故宫娃娃等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亮相会场。

      在“把博物馆带回家——博物馆视野中的创意产业”对话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说,故宫的秘诀是“萌”、让皇家文化“接地气”。

      对话活动的另一个嘉宾、有“台湾创意教父”之称的陈立恒则强调,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要经过“二次设计”,不能说就只能代表“我曾经到此一游”,然后过几年就成为垃圾。

      陈立恒是法蓝瓷的创始人。他认为,开发衍生文化产品,博物馆应成为领头羊。因为博物馆里的那些工艺品非常好才能留存下来,它的衍生品也应该非常精致,才能符合博物馆的高格调,才能发挥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文化传递的功能。

      其实,不管是文创经典“桃花双燕”、还是走红多时的“朕知道了”胶带、“老佛爷专用”朝珠耳机、“故宫娃娃”……近年来,两岸故宫一直被当作博物馆文创的“业内标杆”。

      “故宫共开发文创产品6754项。”单霁翔说,“从朝珠耳机到朱门金钉旅行箱再到故宫元素系列服饰,现在的故宫文创产品已经不同于早期的简单文物复制品,增强了趣味性和实用性。

      单霁翔认为,重视文创产业是当今故宫博物院服务于社会需求、致力于传播故宫文化的必然结果。“了解受众的兴趣点,通过学术研究挖掘藏品内涵,制作、推广有趣并有文物特点的文创产品,这样就可以拓展故宫文化的影响力。”

      让两岸的馆藏文物“活起来”,进行文物衍生文化产品合作开发是一条有效途径。这一点早已成共识。2009年,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首次聚首,双方达成的“八项共识”中即有“文化创意产品交流机制”一项。目前,两岸故宫文创产业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正在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大陆重视文创产业的效益,而台湾则较关注文创产业在创意生活方面的实现,两边合作就能创造很好的产出。陈立恒期望,博物馆文化产品能展现中华文化的品质、品位与品格,让全世界感受到华人的文化软实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