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建国内首座契约文书博物馆

      项目名称: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

      投资总额:3000万元

      项目概况:项目位于瀍河回族区新街南端洛阳民俗博物馆东侧,东临瀍河、南临中州渠,建设单位为洛阳民俗博物馆。该项目占地4563.91平方米,规划为陈列区、观众服务区、技术及办公区和文物库房,建筑风格为仿清式古建筑,总建筑面积6139.12平方米。

      现场声音:

      “现今保存于世最早的契约原件为西汉时期的,能保留至今非常不易。这些契约原件是中国古代契约资料的最宝贵部分。”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很长,由于私人土地买卖、租佃、招佃、典当、借贷等行为的存在,形成了大量的契约文献,这些文献既真实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本身又作为制约人们交易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洛阳民俗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是全省最大的民俗专题性博物馆。从2000年至今,该馆已收集契约文书等纸质类文物3万余件(包括个人捐赠),包括契约(地契、房契、人契)、分单、科举考试试卷、婚书、殃书、过继文书、丧事文书、金兰谱等。这些契约文书时间上起于明永乐年间,历明、清和民国时期,止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民俗民风等方面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典章制度和民风民情的重要实物资料,更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该馆具备筹建契约文书专题博物馆的藏品基础。

      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地市级“三馆”建设项目。该项目投资30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5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500万元。目前,该项目的工程招标工作已经结束,相关施工单位正在进行项目工程的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等工作。

      后期展望:

      洛阳民俗博物馆现有的条件并不能满足这些契约文书等纸质类文物长期保存需求,未来建成的国内首座公立契约文书博物馆,即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具有完善的通风设备,喷雾式消防设施,就连馆内灯光设计也充分考虑到对这些纸质文物的影响。预计今年12月项目主体将完工,明年10月投入使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