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明堆绣展开幕 业内人士为非遗发展建言献策

比起广为人知的四大名绣,“堆绣”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有些陌生。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堆绣又被称为剪贴、补花,其实就是一种用布做的画。从4月1日至4月15日,如果你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铁树斜街的93号院博物馆,不仅能够从正在这里举办的靳明堆绣艺术展中,欣赏到众多精美的堆绣艺术作品,而且还有机会在堆绣艺术家靳明的指导下,亲身体验堆绣艺术的精妙之处。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 陈慧)比起广为人知的四大名绣,“堆绣”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有些陌生。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堆绣又被称为剪贴、补花,其实就是一种用布做的画。从4月1日至4月15日,如果你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铁树斜街的93号院博物馆,不仅能够从正在这里举办的靳明堆绣艺术展中,欣赏到众多精美的堆绣艺术作品,而且还有机会在堆绣艺术家靳明的指导下,亲身体验堆绣艺术的精妙之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堆绣艺术家靳明在开幕式上介绍堆绣艺术特色

       在4月2日下午举行的靳明堆绣艺术展开幕式上,堆绣艺术家靳明对中国文物网记者表示,“堆绣是一个非常细腻地手工艺,工序制作非常繁琐,从设计、剪、裁、粘到拼图,需要很长地时间才能创作出一幅,特别是用于藏传佛教的堆绣,更是要求严格。”据她介绍,堆绣最早产生于唐朝,早期形式主要是一些头饰或者是身上佩戴的饰物,人们现在看到的堆绣形式则是从清代发展而来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宾欣赏靳明堆绣作品

       记者在现场看到,靳明的堆绣作品博采众长,将其他工艺品特点运用到堆绣技术中,在继承传统堆绣技法的同时,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造型生动,工笔精细,色彩艳丽,富有节奏感、运动感及立体感。“相对于苏绣、景泰蓝这样的工美大项来说,堆绣属于小型工美项目,了解的人也并不是很多。此次93号院博物馆为我的这些堆绣作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展示平台,对于宣传和推广堆绣艺术也帮助很大。” 靳明对记者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靳明向93号院博物馆馆长蔺炜赠送堆绣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靳明堆绣作品——芭蕾舞天鹅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非遗创新发展中的实践探索”文化沙龙活动

       此外,在开幕式结束后,93号院博物馆还特别举办一场以“非遗创新发展中的实践探索”为主题的文化沙龙活动,本次沙龙活动邀请了来自社会各界多个领域中的与非遗及传统文化相关的多位业内人士,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非遗发展的相关问题。

       本次沙龙活动由中国文物网总经理蔺熠主持,他向在座的业内人士抛出了非遗如何创新、如何为现代人所接受等非遗创新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家也纷纷畅所欲言。其中,北京玩具协会副会长宁奭认为,非遗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钻石,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使其更加闪亮。而对于本次展览中的堆绣,他还特别指出,堆绣这项传统技艺是民族文化、佛家文化、皇家文化三种文化的结合。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管理部副部长刘志洋表示,工艺美术中存在着大量的非遗项目,要想更好地发展和传承好这些项目,就要团结广大工艺美术者一起搭建更为接地气的平台,同时还要做好工艺美术工作者与政府的沟通。

       热贡唐卡艺术家桑杰法师在沙龙上表示,传承非遗犹如弘扬佛法一般不容易,需要执着,更需要内涵。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一些人找到他们的心灵归宿。非遗需要灵魂,文化是宝贝,要学会沉淀。老北京民俗学者李石表示,非遗要传承,要发展,要普及,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互动和体验。借助非遗项目的推广,还可以有效解决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新世界社会创新中心主任黄冰峰表示,还可以借助科技等其他领域的力量,通过跨界的方式来共同促进非遗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新华社资深媒体人刘浩,也从宣传和传播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于非遗创新发展的看法,并提出了“非遗+”的概念。而苏绣艺术家马凤兰,毛猴艺术家姜守煜等多位非遗传承人代表,还结合各自的非遗项目介绍了他们的一些经验之谈。93号院博物馆馆长蔺炜最后在总结之前大家的发言时,也指出了对于非遗的创新发展来说最为关键的四点:一是要有美的欣赏,二是要有内涵和文化认同感、三是要注重体验、四是要跨界发展。最终,本次沙龙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另据记者了解,在本次靳明堆绣艺术展展览期间,游客除了能够观看到丰富多彩的堆绣艺术作品以外,还可报名参加将于4月11日下午1点举行的堆绣艺术体验活动。对于本次展览及体验活动感兴趣的朋友,也可通过中国文物网及琉璃厂古玩艺术品交易网及时了解展览及体验活动的相关信息。
责任编辑:小白 (本文为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