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奇趣博物馆:赏皇室家居看龙虾化石
中国金丝楠木博物馆内珍藏的清朝同治时期的大型描金黑漆、带底座佛龛。

镇江醋文化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六朝博物馆……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底蕴深厚,文博资源丰富。每逢节假日,各大博物馆总是热闹非凡,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而在南京都市圈其他城市,其实也藏着不少有趣、规模庞大的博物馆,比如滁州的中国金丝楠木博物馆、马鞍山的德化堂古床博物馆等。
A 滁州 逛中国金丝楠木博物馆,赏明清皇室家具
去年下半年,700余名上海旅客分两批次特地前往位于滁州市的中国金丝楠木博物馆,亲身感受金丝楠木古典家具。据统计,该博物馆自2012年开馆以来,共接待游客10万余名。
金丝楠木,是中国特有的名贵木材,历史上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金丝楠木树高约40米,需两人合抱才能围住树干,生长四五百年才能成材,是软木中最好的材料,享有“国木”的美誉。如今,金丝楠木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相关法律规定不可砍伐金丝楠木。
中国金丝楠木博物馆以金丝楠木为主题,搜集、整理了5000余件金丝楠木古家具,如将军柜、拔步床、供案、八仙桌、太师椅等,展馆面积达到16000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金丝楠木博物馆。据介绍,金丝楠木制作的家具,都有虎皮纹、水波纹等天然纹路,泛着金丝般的光泽,十分精美。该博物馆还藏有乾隆皇后富察氏用过的顶箱柜,清朝同治时期的大型描金黑漆、带底座佛龛等珍贵的藏品。该博物馆研究人员徐宏耀介绍:“乾隆皇后富察氏用过的顶箱柜只有两个,一个在故宫,另一个就在中国金丝楠木博物馆。而这尊佛龛有一丈高,体量巨大,光上漆就有100道工序,属典型潮州漆作工艺。”
B 马鞍山 赏德化堂古床博物馆,精美古床令人大开眼界
简约大方的明代金丝楠木床、繁缛富丽的清代潮州床、简洁实用的民国片床……马鞍山市德化堂古床博物馆里陈列着明清以来不同材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古床。该博物馆展览面积达5500余平方米,共设5个古床陈列区、12个主题馆,云集全国各地300余张古床,数量为全国之冠。去年12月,该博物馆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二楼是主题展厅较集中的地方,一字排开的古床,气势恢宏。宁式床、徽派床、民俗床、文人床、武夫床等让人目不暇接,古朴的木料、繁复的雕工让人仿佛穿梭到另一个时代。其中,清代晚期的刘文彩大漆描金架子床实用价值极高,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代工匠的智慧。据介绍,这张刘文彩大漆描金架子床出自四川,通体黑漆描金。针对四川冬季阴冷潮湿的气候,该古床底部采用了中空设计,可以放置火盆取暖。同时,床的背板布满冰裂纹,易于通风,适应了四川夏季闷热潮湿的气候。
另一张从扬州征集、慈禧太后曾使用过的闺床也值得一看。该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古代雕饰龙凤通常都是一起出现,取义龙凤呈祥。但这张古床上只有凤凰图案,并且位置靠上,与清末慈禧太后权倾朝野形成了呼应。其他古床的设计、雕工、用料大多也非常考究,着实让我们现代人大开眼界。”
C 盱眙 游中国龙虾博物馆,看一亿五千年龙虾化石
提起盱眙,最有名的莫过于美味的小龙虾。而在盱眙当地,还有一个中国龙虾博物馆,足见龙虾在盱眙这座小城的地位。
中国龙虾博物馆展区面积达到1400平方米,共分为“秀水青山 天成奇虾”、“龙虾美食 香飘华夏”、“龙虾节庆 蜚声中外”、“龙虾产业 创富天下”四个展区,展出龙虾化石、龙虾食品等展品。“在‘秀水青山 天成奇虾’展区里,我们展出了一块距今有一亿五千年历史的龙虾化石,还有一只重2两8钱的淡水龙虾。一般龙虾重8钱左右,很少有重近3两的龙虾,因此,我们也称这只龙虾为‘龙虾王’。”该博物馆讲解员岳莹莹介绍,“在‘龙虾节庆 蜚声中外’展区里,我们用泥人展示了龙虾产业链,包括养殖、捕捞、贩卖、清洗、烧制、上桌一系列过程。”
此外,走出展区后,游客还可以在“踩吧”体验“踩龙虾”的乐趣。岳莹莹说:“我们利用投影技术在地面上投射出龙虾在水里游动的场景,游客‘踩’到‘龙虾’时,它就会掉头跑掉,这个项目很受小朋友的欢迎。”
D 镇江 访醋文化博物馆,学传统手工酿醋全过程
典雅的马头墙,精致的木格花窗,白墙黛瓦的建筑,你是否以为自己走进了某一个苏州园林,闻一闻,四周却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香醋味。其实,这里是镇江醋文化博物馆。
镇江醋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约75亩,由醋史馆、文化长廊、老作坊、现代工艺馆、陈列馆、体验馆、晒醋广场等几组成,供游客看醋识醋、品醋知醋,是第一家以醋坛为主题申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博物馆。在老作坊里,你不仅可以观赏到传统镇江香醋手工制作的全过程,还可以拿起耙子亲身学习翻缸,体验翻缸工人的辛苦。“缸里装的是固体状的醋醅,用耙子翻动这些醋醅就叫翻缸。”该博物馆馆长袁涛说,“在品尝区域,游客还可以品尝到原味醋、黄豆醋等不同种类的醋产品。”

责任编辑:angela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