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块珍贵界碑移交历史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同仁辅元堂”界碑

      从去年底到昨天,黄浦区文物保护和管理部门陆续将一批在动拆迁(征收)工地“出土”的百余年前的珍贵界碑移交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文物征集专家、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王毅认为:“这些文物对考证老上海的城市发展历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记者昨天在市历史博物馆征集部看到,这些石头界碑静静地躺在地上,有的身上的水迹还没有干透。“这块价值更高一些。”市历史博物馆长张岚,指着7块界碑中体积最大的一块告诉记者,界碑正面镌刻着的“同仁辅元堂”几个字,是嘉庆九年(1804年)成立的当时上海最大的慈善机构“同仁堂(600085,股吧)”的名号,是由上海知县倡议,联合多家零散的善堂建立的半官方慈善机构。后来与同为慈善组织的“辅元堂”合并,改名为“同仁辅元堂”。“上海的慈善历史有多长,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等问题,都能通过研究这些慈善机构的界碑,找到部分答案。”还有的界碑,如“孔庆记界”“伦序堂墙界”“李开元记界”等界碑也有很多故事。

      张岚表示,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有不少老建筑被拆掉,“埋藏”在里面的珍贵文物,也可能就此消亡或流失,保护上海仅存不多的文物刻不容缓。据张岚介绍,眼下上海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现在工地上只要挖到疑似文物的东西,居民都会及时向区文保部门和市历史博物馆报告。“还有一些文物爱好者,甚至专门到动拆迁(征收)工地"蹲点"找文物,一发现就报告,保护了不少文物。”张岚说,这7块珍贵界碑的发现者,多为居民和文物爱好者,要为他们的行为“点赞”。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