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博物馆“藏宝”最多 有8万多件

      三国吴时期的精美漆器、乾隆皇六子永瑢书并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宋美龄旗袍套装、吕彦直手绘中山陵建筑图纸描图(铅笔绘制)……这些见证了不同年代历史的珍贵文物,日前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工作。它们的“外貌”、“姓名”、“籍贯”、“年龄”、“身份”、“家中尚有多少兄弟姐妹”等基本信息都将被录入电脑永久保存。昨天,记者从南京市文广新局博物馆处获悉,南京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有望于今年年底完成。

 

      南京已完成二阶段

 

      文物认定和采集审核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此次普查从2012年10月开始,到2016年12月结束,共分三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其中,2012年9月至12月为普查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标准和规范,开发软件,开展培训、试点工作;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为普查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开展调查、文物认定、信息采集和审核;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普查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记者从南京市政府网站获悉,南京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阶段为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

 

      南京市文广新局博物馆处处长吴涓告诉记者,目前南京市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已经结束。“我们将按照市里文件中规定的时间节点,有序推进第三阶段的工作,并按步骤统一公布普查成果。”

 

      普查范围

 

      民营博物馆和私人藏品不在其中

 

      记者了解到,本次普查范围包括南京市境内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法人所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不包括民营博物馆和民间私人藏品。

 

      普查的文物包括1949年(含)以前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历史上各时代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代表性实物;由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1949年后的藏品,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范围的作品;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普查内容

 

      包括级别、年代等14项指标

 

      至于普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记者了解到,这次普查名目很多,包括了文物名称、类别、级别、年代、质地、外形尺寸、质量、完残程度、保存状态、包含数量、来源方式、入藏时间、藏品编号、收藏单位名称等14项基本指标,11类附录信息、照片影像资料以及收藏单位主要情况。

 

      摸底结果怎么样?

 

      全市9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上报文物

 

      经认定只有38家有文物

 

      “我们在对全市可移动文物摸底过程中,一共发了5500多份调查表,有96家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机关上报了文物,经过专家组认定,只有38家有文物,很多都是工艺品。”吴涓说。

 

      据了解,此次普查首次摸清了南京的“文物家底”:除南京博物院和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文物是直接上报至省里,全市国有单位申报的文物藏品总数达16.36万件(套),其中已定级的珍贵文物有3.57万件(套),还有更多的文物目前尚未定级。其中“藏宝”最多的是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该馆共申报文物藏品8.03万件(套),几乎占了全市文物家底的半壁江山。

 

      博物馆、纪念馆比较集中的南京市玄武区,也是此次文物普查的“大户”: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东南大学、江宁织造博物馆、梅园新村纪念馆、古生物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南京农业大学、明孝陵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共有十几家国有单位在本次普查范围内。其中,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一共申报了2297件(套)疑似文物,包括建筑构建、机关文书、徽章证件、手稿手迹、武器装备、办公用品等,最终被专家认定为文物的有1206件(套)。普查中,发现宋美龄旗袍套装、乾隆皇六子永瑢书并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珍贵文物。这些物件除部分存放于文物库房,还陈列于该馆的各个展馆和室外展区。据了解,这次普查是该馆自1998年筹建以来对馆藏文物进行的首次系统规范的认定。

 

      而孙中山纪念馆则一共申报藏品1809件(套),经专家认定为文物的有1157件(套)。该馆所藏《总理奉安纪念册》、《奉安宣传单》、中山陵祭堂模型、吕彦直手绘中山陵建筑图纸描图(铅笔绘制)、《宋庆龄给王安娜的信》等10余件(套)文物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珍贵文物。此外,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收藏的一批烈士遗物此次也被专家认定为珍贵文物。

 

      江宁博物馆率先完成普查

 

      据了解,江宁博物馆作为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试点单位,不仅是南京率先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收藏单位,同时也是全国率先完成该项工作的收藏单位。

 

      根据日前国家普查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月23日,申报藏品总数在5000件(套)以上并完成上报数据的全国178家收藏单位中,江宁博物馆是第一家全面完成可移动文物录入和上报工作的收藏单位。

 

      南京市江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杨李兵告诉记者,江宁博物馆作为全区文物藏品数量最多的单位,有不少珍贵文物,目前已登录藏品7810件。在本次上报登记的众多文物中,就有20多件保存完好、精美非常的漆器。“这些漆器是2011年在东山街道上坊社区下坊村发掘的一座三国吴时期的砖室墓中出土的,和这些漆器一同出土的还有大量精美的陶器、瓷器、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共215件。”杨李兵说,其中部分漆器在南京地区的三国吴时期的墓葬中当属首次发现,填补了我国汉末至六朝时期漆器发展史的空白。

 

      这批藏品自发现以来,一直被细心保管,从未在公众面前露面。“直到今年春节期间,我们首次展出了13件该墓葬出土文物,包括漆木钵、漆木碗、漆奁盒等6件漆器。”杨李兵介绍,在这6件漆器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犀皮黄口羽觞。展柜中小巧精美的耳杯,仅双耳和口沿的镶饰脱落,通体髹漆,器身属“黑面红中黄底片云斑犀皮”,表面光滑,花纹自由流畅,如行云流水,堪称漆器中的稀有精品之作。

 

      吴涓告诉记者,除江宁博物馆外,南京渡江战役纪念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梅园新村纪念馆、江宁织造博物馆目前也都已经完成文物的数据采集和登记工作。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