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停售老南京零食 传统食品难传承
2015-03-02 15:44:02 作者:李晨 来源:金陵晚报 已浏览次
有种点心,长得像“老虎脚爪”,吃起来比面包略有嚼劲,吃在嘴里甜甜的,它的名字叫金刚脐。南京博物院民国馆的南北货店铺里曾经卖过“金刚脐”,近日,由于金刚脐制作耗时耗力,人工成本太高,南京博物院已经停售这种点心了。
记者了解到,像金刚脐、油球等这类50后、60后南京人儿时的美味零食如今卖的地方越来越少。
市民没买到“金刚脐”很失落
昨日,记者来到南京博物院,民国馆里的“南北货”店铺里还张贴着金刚脐的广告,广告上写着“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它因价廉味美抵饱而成为老百姓的零食,如今已经面临失传的可能”。
南京文史专家薛冰告诉记者,金刚脐长得像“老虎的脚爪”,有六个牙,入烤炉前在表面会刷一层糖水,拷出来的“金刚脐”外壳泛红,又甜又酥,内瓤是面粉本色的甜味。这种点心是流行于淮南和江南一带。
遗憾的是,南北货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金刚脐已经停售了,今后也不会再卖了。问及原因,店员坦言,店里大概从2013年12月份开始出售金刚脐,10元钱3个,前后坚持了一年左右,销售状况还不错,过节过年会有不少老南京来购买,有时候一天能卖几百个。但是,由于金刚脐制作起来耗时耗力,人工成本太高,店里决定不再销售这种点心。
记者采访时遇到前来购买金刚脐的南京市民张先生,听到不卖了,张先生挺失落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住在城南长乐路一带,小时候没东西吃,金刚脐是当时非常流行的点心,街边小店就有得卖,4分钱一个,一般买回家当早饭吃。
枣泥馅儿的油球难觅踪影
回忆起小时候的美味点心,60后南京市民张阿姨娓娓道来:“小时候好吃的可多啦,金刚脐、油球、腌梅子,现在想吃都不知道去哪儿买。”张阿姨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附近的建邺路上有家“大德食品商店”,金刚脐5分钱一个,油球4分钱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是油球。油球由于是手工制作,不是标准的圆球形,圆面坨下锅油炸后,表皮焦黄酥脆,面瓤软软的,夹着枣泥馅儿,吃起来特别香,一点儿都不腻。
下午放学饿了买个油球吃,那感觉真是幸福啊!在张阿姨的记忆里,小时候的美味零食还有街边杂货店卖的腌梅子,说是梅子,其实原料一般是桃子、杏子和李子,盛在长方形的玻璃罐里,用糖和盐腌着,可能还加了点色素,红的,绿的,颜色特别好看。腌梅子吃起来脆脆的,有水分,比现在的梅子干好吃。张阿姨回忆道。
传统食品为何难以传承
不少50后、60后的南京市民告诉记者,金刚脐和油球这种点心如今很少有地方卖了,想吃还不知道去哪里买。记者从南京传统食品企业“桃源村”和“小苏州”了解到,他们目前已经不生产金刚脐和油球这两种传统点心。经过多方打听,如今在金润发超市有“金刚脐”出售。据超市销售人员介绍,超市出售的“金刚脐”是由食品厂家供货的,平时不少老南京人过来买,目前过年期间暂时无货。
为什么这些老南京人的美味零食如今很难买到?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于学荣分析,这些点心如今越来越少与时代发展有关,不少特色小吃随着记忆传承,渐渐地可能没有人会做了,即使会做,口味也与原来的大相径庭。现代消费讲究快速、营养、卫生,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源匮乏,食品重油重糖,不符合现代餐饮强调减油减糖的理念,此外餐饮行业人力成本提高,多种因素造成传统餐饮没有标准化改革。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烹饪与营养学院院长邵万宽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些点心生产手工化,制作工艺复杂。其次,市场覆盖率有限,作为企业来讲,可能考虑到经济效益,便减少甚至不再生产这些食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