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博物馆命名两种侏罗纪柱齿兽

      2月13日,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以连载形式发表两篇研究论文,同时宣布了两项对早期哺乳动物演化有重大意义的侏罗纪哺乳动物化石研究的重要发现。

 

      据北京自然博物馆孟庆金馆长介绍,这两件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化石,分别于2011年发现于内蒙古宁城的中侏罗系道虎沟化石产地和2012年发现于河北省青龙县的晚侏罗系干沟化石产地,现收藏在北京自然博物馆。这两件化石分别命名为攀援灵巧柱齿兽和短指挖掘柱齿兽。这两项新发现为早期哺乳动物总体上的分异演化和广泛的演化适应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哺乳动物有超过5400种现生物种,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也是相当繁荣多样的动物类群之一。哺乳动物漫长的演化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晚三叠纪和侏罗纪。哺乳动物的整个历史有2/3是在中生代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尽管近年来已经有许多重要的中生代化石被发现,但哺乳动物的早期演化历史,尤其是侏罗纪哺乳动物历史,仍然有许多空白。所以古生物学者付出很大的努力寻找更多的新化石,去了解哺乳动物的早期演化历史,尤其是早期哺乳动物的生态分异和发育机制的演化过程。

 

      北京自然博物馆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属于柱齿兽类。柱齿兽类是哺乳动物的基干支系之一,也是哺乳动物中比较原始的支系形态。

 

      该研究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孟庆金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季强博士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罗哲西博士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共同合作完成,正型标本均收藏于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得到了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部(973)、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美国芝加哥大学等的资助。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