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民俗博物馆四千多件老物件有乡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青云街道有这样一座民俗博物馆,这里没有价值连城的文物,但是不少寄托着乡愁的老物件却让大家喜欢得不得了。馆长褚成俭三十年如一日,一点一滴收集来邻村老木匠用了几代的木工用具、解放初期的土地证、上世纪中期的照相机、不常见的农具等大大小小4000余件藏品。

      位于新泰市青云街道后孤山村村西头的民俗博物馆,是由石砌的四合院改建而成,分为东西两个院落,一眼望去大大小小琳琅满目的民俗物品分门别类地摆满了院子。西面院落摆放着解放时期所用的一些劳动生产工具。有耕地用的耙子、大推车、小推车等。这些生产工具上面大部分都有一张“名片”注明了它们的名字。

      东面的院落陈列着一些农用具,在北屋房间内展品一件接一件,大到家用电器,小到酒茶灯具,铜钱地契,已经俱全,令人目不暇接。“虽然现在很多老物件还可以使用,但是文字类的需要继续研究。你看这本民国时期的账本,上面一些数字类的符号代表内容的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博物馆馆长褚成俭说。

      褚成俭从16岁上初中的时候就喜欢收藏东西,现在是新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副会长秘书长。刚开始他只是收集邮票、粮票、钱币,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藏的种类逐渐丰富,数量也逐渐增加。褚成俭告诉记者,民俗博物馆里目前有300多种民俗物品共4000余件,全是自己三十年来一点一滴收集起来的。

      今年褚成俭计划改建扩建展室10间,整理露天展示场地数百平米。对展品进行细化整理并分类,并继续丰富展品,将实物、图片和文字说明相互配合,将新泰市的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