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品市场如何开科举博物馆

      有人说,在城市发展当中,建设新城是白纸作画,声势浩大;老城更新则如戴着脚镣跳舞,慢工细活,但相比较之下,后者的难度更大。上世纪改革开放后,国内不少城市的老街区成了城市的名片,但在发展模式上几乎千城一面—整条街不是卖手工艺品,就是特色小吃一条街。这样的历史文化街区现状,被挖掘出来的发展潜能仅仅是冰山一角。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南京夫子庙,对话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曾几何时,南京夫子庙一带被游客质疑为“大市场”。从2012年起,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通过立法规划、百日整治、规范管理、业态提升等多措并举,一改夫子庙-秦淮风景区“商气过浓,文气不足”的病态,其间更通过搬迁小商品市场,以江南贡院为核心建起了中国科举博物馆,让夫子庙回归天下文枢的历史地位。

 

      昔日乱象:“天下文枢”变成了“大卖场”

 

      2014年12月中旬,黄昏时分的夫子庙没有因为寒意而冷清,华灯初上后,秦淮河两岸进入到桨声灯影里的散文诗篇之中。整洁的大街,古朴的建筑风格,富有创意的传统手工业商铺,那些曾出现在无数诗词文赋中的老街深巷,让游人在休闲购物中感受到六朝古都深厚的人文底蕴。而这些景象,竟然是在短短两三年间实现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2012年之前,夫子庙是一片脏乱差。

 

      “夫子庙的整治是从媒体的报道开始发酵的。2012年元月,南京日报的一篇关于《天下文枢缘何如此脏乱差》的报道引起了市里的高度重视,要求夫子庙进行整治提档。”该负责人说。当时媒体的声音事实上也代表了群众的声音。回顾夫子庙景区的发展历史,古时的夫子庙、江南贡院等全都在抗战时被毁掉,后来1984年复建,从1984年到1990年是景区的第一阶段,这十年是按历史记载完完整整地复建,并作为整个南京市的重点工程,是连续八年元宵节后南京市政府开年的第一个研究议题,市政府的一号工程。1990年到2000年是第二阶段,这十年管理比较松懈,主要是注重商业,引进了很多小商品市场,并把大部分的商铺产权都给了小业主,造成了开发过度。2000年以后,市政府开始启动景区内市场的搬迁,但一直推进比较慢,走到哪里是哪里。“所以,在2012年之前,有游客到夫子庙看过后,直接在网上发帖,称"来到了传说中的夫子庙,逛了整整一天,除了买了一大堆饼啊糕啊,几件衣服,外加送给小偷一个iPhone,什么收获也没有",夫子庙全国名气这么大,但却让游客这么失望,优化提升箭在弦上。”

 

      立法定标:一个管委会统管全市老街区

 

      “对夫子庙的整治提升其实是南京市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夫子庙-老城南管委会的某位工作人员介绍,2013年南京实行新一轮的区划调整,原秦淮、白下两区合并,设立新的秦淮区,调整之后整个南京的老城地区全部集中在秦淮区了,共7.29平方公里,南京市委、市政府为了管理好这片老城区,提出了一项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而新秦淮区则成为首个改革的试验区。根据市里的任务,秦淮区成立了夫子庙-老城南管委会,是一个副区级的机构,为更好地开展综合整治工作,管委会增加了规划、协调、综合执法等功能;而原来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管理局则成为管委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管理好夫子庙核心景区,只是一个正处级的管理局,管委会下面另外还有几个处级单位,如综合执法处、法制法规处等。

 

      “管理的架构理顺后,就是定标准。此前在2009年,江苏省人大通过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管理条例》,在2013年,南京市政府又颁布了《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特色街区管理办法》。这两个法规出台后,我们在整个景区的业态的控制、文态的保护、形态的管理上有了一个法律依据。在立法的前提上,我们又引进了一流的规划团队,做了总规、街区的功能定位与业态布局。”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理顺管理架构,还是规划先行,其实都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与大力支持。

 

      整治优化:


      “百日整治”组合拳彻底解决脏乱差

 

      “我们通过百日整治,以"关"、"拆"、"治"、"改"四招解决了脏乱差问题。”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关”,即关市场。从2012年开始一直到2014年7月份,夫子庙地区共关了4个小商品市场,涉及2000个小商户。包括现在江南贡院到夫子庙牌坊这一片的小商品市场全部清除。“拆”,即拆违。把影响天际线、建筑风格的,群众投诉强烈的,或者是以营利性质为主的违建,都坚决拆除,通过两年的大力拆违,还街区内一个清爽的天际线。“治”,即整治交通。夫子庙一带交通无序、乱停车问题影响很恶劣,管理局先是在景区周边开辟了若干个非机动车停车场,接着在离景区一公里远左右的地方,利用一个拆迁空地专门给旅游大巴停放。旅游大巴来了,先在正门牌坊处让游客下车,然后将大巴停到专门的停车场;等游客游玩结束后,大巴再过来接。景区内原来的美食街是可以停机动车的,也改为步行街。“改”,即功能改造。从建筑立面、店牌店招到杆线下地、雨污分流、景区标识系统等,进行全方面立体式的改造。同时增加公共休闲的场所,如公园、绿地、廊道等,增加公共面积。

 

      以前到夫子庙景区的游客,一般除了逛街购物,就是游船,但如今景区内有一地标式的建筑,是到夫子庙游玩时不能错过的,那就是中国科举博物馆。该博物馆是在江南贡院的遗址上建起来的,堪称南京市在文化上的一个大项目,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地下四层,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投资规模达70个亿。

 

      夫子庙-老城南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中国科举博物馆这个项目于2012年12月12日正式启动奠基。“整个项目可以推进得这么快,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支持。特别是在用地上,博物馆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一个小商品市场与南京市中医院,我们将市场搬走后,市政府在南部新城新建了南京市中医院,腾出的空地就划给了博物馆。目前中国科举博物馆的一期已经接近完成,二期正在筹建当中。”

 

      “为什么会花这么大力气建设中国科举博物馆?基于我们对经过整治后的夫子庙景区如何进一步优化,提出了"文化项目化、项目精品化,精品项目产业化"的理念。即通过引进大项目来实现文化与商业的结合,同时又可以改变景区原来"商气过浓,文气不足"的病态。在整治过程当中,我们遵守三大原则,即秉承风貌、融入时尚与完善功能,秉承风貌就是夫子庙最初复建是什么样子的就尽量恢复;融入时尚就是通过一些项目、创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人们可以看懂;完善功能就是完善休闲功能。最终实现由原来的商贸旅游景区往休闲文化旅游景区转变。”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南京启示

 

      1.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与大力支持;

 

      2.媒体舆论的引导,社会各界形成合力;

 

      3.理顺管理架构、争取立法支持、规划先行;

 

      4.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政府只配置资源,不包揽,通过市场找好团队来设计、运营;

 

      5.大项目带动产业的调整。从市一级层面进行协调,快速推进项目启动;

 

      6.历史文化街区的优化提升,不能算眼前账,要耐得住寂寞。

 

      名词解释


      中国科举博物馆

 

      以江南贡院为核心,在南京市中医院原址上进行改建,目标是建成“海内外最高等级、最高水平、最有影响的科举专题博物馆”。一期占地2.75公顷,包括博物馆主馆建设及明远楼、至公堂、号舍等遗存保护,尽最大努力恢复贡院的历史风貌,完整保护科举文化中轴线,尽可能把当时的文化氛围和宏伟场景展现出来;二期占地3.88公顷,将全面系统地展示秦淮文化。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