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南昌行营酝酿修复筹建省典籍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2月23日,南昌百花洲旁的一处泛着斑驳的房子搭着脚手架,工人正在施工。这里正是江西省立图书馆旧址,也曾是蒋介石南昌行营的所在地。当日,江西省图书馆馆长周建文向本报透露,江西省立图书馆旧址正在组织对外围建筑进行修复。而对文物本体的修复,将在2015年启动修复,待修复完成后,在此筹建江西省典籍博物馆。

      此前,对于这座旧址是“保护性拆除”,还是修复,坊间猜测不断。如今,这个走过84个春秋的欧式建筑的去处有了定音。

      当年三大标志建筑之一

      作为近现代南昌的代表性建筑,江西省立图书馆旧址与当时南昌城内的江西大旅社、民德路邮局,并称为民国南昌三大标志性建筑。

      据《江西省图书馆馆史》介绍,1928年,时任江西省立图书馆馆长欧阳祖经看中了百花洲,修建馆舍。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地点适中,读者来往方便;二是水木皆备,十分娴静,是读书的好地方;三是馆舍独居湖中,能避火险。

      据馆史记载,江西省立图书馆于1928年动工兴建,1930年8月落成。新落成的省立图书馆,占地3300平方米。馆舍建设后不久,也就是1930年11月,江西省立图书馆尚未开馆就被占用,直到1935年11月,馆舍收回,才得以重新迁入并开放阅览。

      1930年至1935年这4年时间里,江西省立图书馆作何用处?周建文说,省公立图书馆落成仅两个月,蒋介石到南昌策划指挥“围剿”工农红军。因此,省公立图书馆先后被挪作国民党军政部部长行辕、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驻赣绥靖公署等高级军事机关之用。1935年,工农红军北上长征,南昌行营才被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撤销。

      2006年12月,该旧址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旧址曾遭战机轰炸

      据《江西省图书馆馆史》记载,1935年11月18日,馆舍收回后,原省立图书馆迁回旧址处。1938年7月14日,随着战争的逼近,省立图书馆南迁至吉安,先后分迁至泰和、遂川、安福、永新四县。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江西省立图书馆才迁回紧靠东湖、环境优美的百花洲原址。

      但此时的图书馆前楼由于遭受战机的轰炸多处倒塌,破败不堪。经多方努力,1947年4月,修建后的省立图书馆馆舍竣工,并于当年6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同年7月,江西省立图书馆更名为江西省立中正图书馆。1949年5月,南昌解放后,人民政府随即接管江西省立中正图书馆,更名为江西人民图书馆,后馆名又有多次变化。1955年,更名为江西省图书馆,一直沿用至今。

      1994年6月28日,位于洪都北大道的江西省图书馆新馆正式开放,江西省立图书馆旧址之后未作他用。

      修复筹建省典籍博物馆

      随着江西省图书馆的搬迁,江西省立图书馆旧址陷入没落。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时光流逝,旧址的楼房长满了青藤,墙面斑驳,坊间纷纷对这处“省保”单位的去处猜疑。是进行“保护性拆除”,还是“修旧如旧”?12月23日,周建文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给出的答案是后者。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百花洲的江西省立图书馆旧址,只见靠西南角的一栋两层楼已经修复完成。

      周建文说,目前正在修复的是旧址外围的房屋。“文物本体的修复还需2015年进行招投标后,才能展开。”按照他的说法,待修复完成后,江西省图书馆将在此建立江西省典籍博物馆。

      “江西古籍总藏量100万余册,其中善本8万余册。”周建文说,幸存至今的这些文献典籍,亟需一个博物馆,让尘封的文字活起来。

      周建文说,省典籍博物馆将为社会与公众搭建展示江西传统典籍文化的学术平台与交流平台。“ 一是集中展示江西省图书馆的馆史,因为江西省立图书馆旧址,见证了江西图书馆的发展;二是对蒋介石行营‘修旧如旧’后,进行全方位展示;三是将成为我省古籍、地方文献的展示和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