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买房“傍”博物馆:能更好融入另一种文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洋媳妇认为,只有经常进到博物馆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另外一种文明


      近日,一位在法国定居多年的大学同学,突然要回国内发展事业。得知我如今生活在北京,他托我帮忙物色一套房子。


      虽然久未联系,但既受人之托,我心中还是不敢怠慢。更何况,老同学娶得是位法国媳妇,要能达到“国际友人”满意,我更得尽心尽力才是。

 

      稳妥起见,我先将老同学的“购房信息”在自己同学、朋友、战友等各种圈子里广为散播。

 

      一位老战友推荐了一处东二环内的房子。房子是他父母在世时住的,属于年代久远的“央产房”。房子面积虽不算大,但楼上、楼下各两间居室,整体布局非常理想,住用的舒适自不待言。更让人动心的,是作为“皇城根”下的成熟社区,其周边的配套设施独具特色:小区附近有一个小剧场,那里常年上演中外经典话剧,法国人生性浪漫,想来能适合她的口味。

 

      一位同学推荐的房子,则是位于西四环奥运场馆附近。他说,房子是奥运会前建成的新房,鸟巢、水立方都在附近,每天一睁眼就能看到众人仰慕的风景,心中该多惬意。

 

      同时,为扩大搜寻范围,我还去了几家房屋中介机构。经过精心挑选,我又为老同学准备了几套房源:

 

      一套位于东三环外不远。房子靠近CBD,方便同学回国后找到新的工作;周边超市、医院、酒店、餐饮、美容院、健身会所……

 

      为了照顾法兰西人的浪漫,我还紧邻西三环为他们找了一套。那套房子有个特别大的阳台,坐在阳台上向外眺望,向东可以看到玉渊潭的辽阔水面,向西则可欣赏连绵起伏的西山。

 

      通过电子邮件,我将上面几套房子全都介绍给了老同学。转天,老同学给我打来越洋电话,他先是对我付出的劳动表示衷心感谢,接着开始转达法国媳妇的询问:那些房子附近,有没有博物馆啊?

 

      我一时有些发愣:博物馆?这和买房有关系吗?

 

      老同学继续转达媳妇的想法:生活设施,中国、法国大同小异,不必考虑过多;观看演出,毕竟偶一为之,久居还嫌喧哗;欣赏古玩,如今赝品太多,或许误人误己;秀丽景色,久看便不新鲜,勿需为此投资。

 

      接着,老同学开始强调媳妇的态度:只有博物馆,是永远在用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历经千古的器物,平静而真实地讲述自己的历史。也只有经常进到博物馆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另外一种文明,为他们即将开始的中国生活,找到一个最好的起点。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