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80后南京博物院里专门为游客拍老照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不少留学生也慕名来拍照。   扬子晚报记者 刘浏 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极致复古风格深受男士喜爱。   扬子晚报记者 刘浏 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合影为照相馆三位合伙人:秦剑涛(左)蔡婧星(中)耿卫(右)。  扬子晚报记者 刘浏 摄


      在南京博物院里,民国馆可以说是人气最旺的展馆之一。在一家挂着“德和照相馆”门牌的店铺里,市民可以拍上一张老照片,剪裁出花纹贴在硬卡纸上。而经营这家照相馆的是三位80后,一个月前他们开始在这里实现着自己的民国梦。

 

      照相馆里道具都是真实古董

 

      走到南博民国街的西南角,就可以看到“德和照相馆”的招牌挂在门上,而店内陈设也完全符合那个时代的风格。在照相馆二楼的影棚中,布置的场景也是相当复古。

 

      负责人之一的秦剑涛告诉记者,这里主要的一块背景是请画师按照民国时期的室内装修画出来的,而一些老式的家具则是正儿八经的古董。“这把老式椅子,这个写字台我们都是签了文物协议的,拍的时候算是借用,平时放在这里也算是博物馆的展示。”照相馆内有服装、化妆间等等一应俱全,还有各种小道具,游客不需要怎么准备就能在这里被打扮的像模像样。

 

      3位80后老板都爱复古

 

      这家照相馆是秦剑涛和他的两位小伙伴蔡婧星与耿卫一起策划的。“原来我们就比较喜欢这些复古的东西,蔡婧星与博物院联系了场地,耿卫专职摄影,而我就负责文案和策划的一些内容。”

 

      “一开始我们是想完全仿古的拍摄,用大画幅相机,各种复古的拍摄技艺,但是后来发现这样的拍摄成本太高了,而且需要暗房等一系列设施,游客也不能当天拿到照片。所以最终我们还是选择现代的摄影方法,用一些加工得到复古的效果。”

 

      看几千张老照片学习当年造型技巧

 

      秦剑涛告诉记者,他和两位小伙伴为了更好地复原老照相馆图片的感觉,翻阅各种资料,至少看过了三四千张各种各样的老照片。除了色彩上的特点,他们还学习了很多那个年代的造型技巧,波浪形的刘海,较为突出的腮红,在每一个小细节上都十分注意。

 

      “原先我们追求的是极致的复古风格,照片拍出来一看就好像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走出的人一样,但是后来发现,这种照片更受男士欢迎,而女士则更喜欢稍微现代一点的。”秦剑涛告诉记者。“那时候没有这么多布光,女士的姿势也一般就是正对镜头。而现在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眼神更丰富,构图和处理上更现代一点,所以我们也算是在原来的设计上做出一些改动。”他们还设计了绿色的卡纸来衬相片。

 

      周末要拍照还要排队拿号

 

      记者了解到,目前德和照相馆的顾客基本上一半是市民,一半是游客,而在游人较多的周六周日,想拍照可能还要排队拿号。“周末拍的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拍20多位,尤其是下午的时候,短短几个小时可能会有几十个人想要拍,但是我们只能就着博物馆的闭馆时间来安排了。”秦剑涛还告诉记者,有几个在南京的留学生知道这里以后,还特意结伴来拍写真。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