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件作品亮相国家博物馆:21年后再见思想者罗丹

      139件罗丹博物馆馆藏的罗丹作品,不仅让“思想者”重返京城,也囊括了《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地狱之门》《巴尔扎克》等几乎全部罗丹经典的作品。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的“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让我们有了再度亲近罗丹的机会。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娜·舍维约称可以预见该展还能重现21年前在中国美术馆罗丹展出时的盛况,而“此次罗丹回顾展能为中国公众重新认识、了解罗丹的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从20世纪初便闻名于世的罗丹(1840-1917)被誉为雕塑史上最伟大的肖像雕刻家、“现代的米开朗琪罗”。1993年一场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也让中国公众在国内看到了罗丹作品真容。如今,罗丹作品的豪华阵容再度来京。正如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指出的,对于罗丹展来说起什么题目都是困难的,因为“他在中国享有太高的声誉,罗丹的《艺术论》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而最后定为“永远的思想者”也是对罗丹永恒艺术魅力的致敬。

      尽管时隔21年,中国民众接触了越来越多的西方艺术展,但卡特琳娜·舍维约称她对国博的罗丹展还是抱以乐观态度,“我认为该展还将重现21年前的罗丹热,事实上此次罗丹回顾展能为中国公众重新认识、了解罗丹的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让舍维约信心十足的或许也是此展特殊的布展方式。观众不仅徜徉在作品中,更似亲自置身于巴黎罗丹博物馆的故居、工作室、餐厅和花园之中,体味到罗丹从最初不被认可而最终成为一代大师的心路历程,“这次展览的特点是通过照片、多媒体的辅助手段再现了罗丹博物馆的原貌,可以帮助中国观众更好地进入到罗丹博物馆内。”

      类似观众一进展厅看到罗丹的《思想者》就借用了罗丹博物馆内的场景。而在展览的尾声,依据原貌还原的罗丹餐厅便摆放着其作品《祈祷》,罗丹生前喜欢在餐桌上摆放自己的作品,一日三餐地面对,将作品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 馆长揭秘

      《思想者》《加莱义民》已不能再翻制

      罗丹美术馆创建于1916年,1919年正式对外展出。卡特琳娜·舍维约告诉新京报记者,借助在法国国内及国际举办罗丹作品展、出售罗丹青铜雕塑的原始版本,也让罗丹博物馆获得了一定的运营收入,“出售罗丹青铜雕塑的原始版本的收入占据我们博物馆预算的一半,除此我们的经费中还包括门票、博物馆商店内的纪念品、书以及利用罗丹博物馆花园举行活动所收取的租金等等。”

      舍维约透露,依照法律规定,对于原始版本的翻制限制在每个版12件。如今,《思想者》《加莱义民》已不能再翻制。当然也有不少作品正在开启它们的翻制之路。舍维约还称,作为罗丹最后作品之一的《爱神》此前从未做过翻制,不过最近博物馆方面找到了手臂的模子,未来也有望得以翻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